每经评论员 叶檀
6月30日零时,发改委出其不意上调油价,成品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
用与国际接轨是站不住脚的。6月29日国际油价收盘69美元/桶,几乎与6月1日国际油价67美元/桶的水平相当,但此次国内油价却上调了每吨600元,成品油价相当于回到了140美元左右的历史高位。
迄今为止,今年油价上调三次下调一次,1月1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还有6月30日的涨价。期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3月25日为每桶57美元,6月30日为71美元,国内成品油涨幅要大得多。
此次成品油价上调后,引用张裕先生的数据,中国油价与欧洲对比如下:欧洲95号高级汽油每升不含税价,折合成人民币,在英国为4.30元,法国为4.97元,德国为4.97元,芬兰为5.26元,荷兰为6.02元,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国家相对油价较高;而中国93号油每升含1元消费税后,北京为6.37元,上海5.99元,西安5.94元,南京5.98元。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去年12月19日油价下调之前,93号汽油价格在6.03元时,发改委声明对应的国际油价是80~90美元/桶。年初燃油税改革时,国际油价在每桶40美元出头,此时国内价格理应在3元/升左右,即便加上0.8元/升的税,也不应该超过4元/升,但当时公布的价格高达5.1元/升。希望那些声称中国成品油还有涨价空间的专家解释一下,中国油价究竟与哪个国际价格接轨?基数从何时计算?未来还有多少涨价空间?
如果从货币角度理解成品油价格上调,问题就十分清楚,这是通货膨胀难以抑制的显著标志。
近期一些机构纷纷上调了通胀预期。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认为,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今年下半年或者最晚明年年初,将出现通胀。瑞士信贷发布最新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因此调高了对中国2010年的通胀预期,从2.5%调高到4.1%。一直对中国复苏与中国资产大吹大擂的摩根大通指出,CPI不会大涨,核心CPI更不会大涨。当统计机构祭出核心CPI的法宝,将能源与粮食价格上涨排除在外时,请小心被忽悠。2006年、2007年大宗商品价格节节上升,有关方面频频提及核心CPI,中国工业品价格永远涨不到哪儿去,核心CPI永远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线上。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中国经济增速会下降0.8个百分点,而CPI会上涨0.4个百分点。油价与通胀有着明确的正相关关系,作为基础商品会提高所有行业的成本,而不仅仅是汽车与运输业。油价上涨相当于针对所有的工业品做了一个大空头,除了石油等相关领域外,对所有行业都不是福音。
放任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真实油价,因为中国进口成本将下降,但如此一来,出口就会雪上加霜。2004年宋国青先生有研究指出,考虑到汇率因素和通货膨胀因素,按美元计的真实石油价格仅比2000年时略微上涨,按欧元计价的真实油价比2000年甚至略有下降,而按日元和人民币计价的真实石油价格却大幅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日本,其次是中国。
之所以放任油价大幅上涨,一来是在CPI与PPI数据的引导下,认为目前经济处于紧缩阶段,成本提高刚好可以提升PPI,使数据取得平衡,摆脱紧缩局面;二是摆脱不了2001年之后外向型经济主导时期,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妙吸引,不自觉地想回到那个时代;最后,通过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国内热钱的压力,为政府征收资源税作好铺垫工作。
很多人刻舟求剑,没有看到资产泡沫时代的特殊性,忘了高油价不仅会提高PPI,还会迎来滞胀。不幸的尼克松时代并不遥远,当时国际油价的骤然提升,超过了最好的实体企业的效率增长能力,全球经济陷入滞胀,除了中东产油国之外。
目前企业效率已经高到可以迎接高油价时代了吗?全球央行释放的货币,在前期推动经济复苏后,正在回过头来吞噬经济复苏的成果。货币政策不改,滞胀是大概率事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