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债务风险被大幅低估

  李明旭

  近期国家审计署的公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下达的中央投资和今年第一和第二批中央投资项目中,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那么,地方政府都通过哪些渠道来筹集资金?除了常规的地方财政渠道、近期放行的资本金贷款以及信托股权投资之外,目前地方债和所谓的“城投债”发行,就成为地方政府筹集配套资金的重要渠道。

  目前,地方债和城投债的发行在市场依然向好。以地方债为例,在3月份刚刚发行的时候,地方债就被认购到了较高的倍数,受到投资者资金的追捧。在第二期发行的安徽地方债中,中标利率仅为1.6%,与同期限的二级市场国债利率持平;近期,虽然地方债发行的认购倍数已有所降低,发行利率也较同期二级市场国债利率有7、8个基点的溢价,但高于1的认购倍数意味着地方债仍被市场看好。

  不过,仅依赖地方债进行融资显然不足以填补地方基建投资的资金缺口。财政部曾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的配套资金在6000亿元,但地方债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余下仍有4000亿元的缺口。因此,以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形式发行的“城投债”,就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填补资金缺口的另一重要渠道。

  城投债又被称为“准市政债”,大多由大中城市政府主导搭建投融资平台,专注基建和公用设施投资,而由城投类企业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就被视为典型的“城投债”。城投债也同样被投资者的资金追捧着。有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城投类企业债发行增长迅猛,一季度企业类城投债共发行216亿元,而2008年第四季度仅为77亿元;今年1-4月份城投类中期票据发行也稳步上升,4月份共发行70亿元,占当期中票发行总额的6%。由于城投债利率相对较高,这与目前收益率都比较低的其他债券品种来讲,显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在我们看来,银行体系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地方债和城投债的风险都被大大的低估了。除了发行规模小流动性不是很好外,地方债的还债风险也不可忽视。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约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

  目前密集发行的城投债风险就更隐蔽,而违约风险可能更大。《财经》报道就称,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都开始组建城投公司,通过土地运作,招商引资建设小城镇。在我们看来,且不谈地方的隐性债务问题,这些债券融资所投项目的回报是有疑问的,例如高速公路修好后可能没有车辆跑,港口可能随着外需下滑而愈发过剩,在此情况下,城投债将面临很大的违约风险。虽然总体上城投债都有地方财政做隐性担保,不过一旦风险暴露,还是会引发诸多经济纠纷,令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双输。

  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才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目前,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如同潮水,掩盖了许多东西,一旦货币政策开始紧缩或是经济再次进入下行轨道的时候,那些裸泳的人就会被曝光。在债券市场上,地方债和城投债都可能是首批曝光的裸泳者。

  (作者为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