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9年成品油价格第二次上调 > 正文
相关部门再次上调油价,照例引起民怨沸腾。与以往不同,此次民众意见主要集中于“相关部门说话不算数”——调价前3天相关部门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近期不会上调油价”,没想到所谓“近期”仅仅是3天时间,这让许多民众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何时上调油价以及上调多少,相关部门其实也很为难。一方面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摆在那里,另一方面要顾及民众感受,顾及油价上调对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若干年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为油价所累,涨价、不涨价、降价,无论怎样掌控油价都吃力不讨好,而且是两头不讨好,石油巨头难言满意,民众更是愤愤不平。
现在有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向公众表明,油价涨跌是由“机制”说了算的。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后,或涨或跌,民众要埋怨,那就埋怨国际油价吧。
经过这几年的纷纷扰扰,人们已经接受了油价与国际接轨的事实,甚至盼望着油价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有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按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可为什么油价依照规定上调,民众还是不断抱怨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相关部门说话不算数”,也不在于国内油价随国际油价上涨,而是在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一大缺陷——建立在石油企业成本不透明的基础之上。国内油价不仅与国际油价相关,还与国内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关,而石油巨头的运营成本几何、利润多少,始终是一笔不公开的糊涂账。这就导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便只限于油价涨跌幅度与国际接轨,而不能让民众清晰看到油价与国际接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