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国“用电量”和“工业增加值”这两个数据总是一降一升,这的确令人尴尬。但是统计数据百花齐放并非坏事,相反,强调统一口径、统一数据才可能造成虚假数据,让我们离经济真相更远。
同是对经济状态的反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这两个数据却一降一升,且同比增幅的背离幅度已扩至11个百分点。这种“异常”在今年已成为“常态”。
国家统计部门颇感尴尬,他们无法解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超过10个百分点的巨大背离,而个别经济学家的解释文章又难以服众。
避免数据背离的尴尬,最好的办法是让数据更加公开透明,同时鼓励政府与民间的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对数据进行解读,从而得到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结论,使经济决策不至于偏离现实太远。
有关方面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试图用统一渠道、统一解释的办法避免尴尬。日前,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的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商议将两数据公布的渠道统一,并同时统一对数据的解读。据知情人士透露,两个数据的新公布办法不日就将出台(据5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
对国家统计局避免尴尬的用意可以理解,但不得不指出,用统一口径、统一解释的办法避免尴尬,在理念上是传统的,在实践上非明智,统一口径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数据,统一解释可能的结果是扼杀民智。
及时公布电力数据的功能是显然的,因为用电量很难作假。与发电量、用电量相比,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注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用电量成为很重要的衡量宏观经济冷热的客观指标,一些研究部门往往通过用电量倒推宏观经济数据。
中电联没有按照常规在5月中旬公布4月份用电量数据,大概要经过权衡、解释之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到时候给各方一个没有背离、或者有着完美解释的标准数据。也许有关方面以为他们的分析足够科学、权威,不需要其他研究机构加以论证,至于普通民众,只要认可他们的结论就行。
国家统计局聘请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得出的研究结论却难以服众。张立群认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新一轮较快增长中,重化工业一直处于加快发展中,由于其对电力的需求很大,造成发电量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但当前重化工原材料行业的调整,必然对发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很大的校正力,也就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发电量(用电量)负增长和经济正增长的现象。
但是,根据中电联的相关报告显示,有色、化工和建材等4大高耗能产业仍是拉动发电量、用电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1-2月用电量下降5.22%,第一产业同比上升4.88%,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0.1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66%,第三产业的上升仍然无法覆盖第二产业的下降。
统计数据理应百花齐放,由市场进行长期筛选,得出令各方信服的结论。美国三大消费者信心指数由美国大企业联合会、密歇根大学消费指数、ABC新闻调查完成,全部是民间机构。经过几十年的考验,市场选择信任这三家公司颁布的指数,而不是让国家的统计部门一家代天下研究机构之劳。
想解决统计数据的背离,还要发挥民智,提供更多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的解释,统一口径、统一数据可能离经济真相更远。
□叶檀(学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