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万亿信贷资金流向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22:05  钱江晚报

  大部分进了实体经济 还有的吃利息差、进股市

  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就在欧、美等国银行业依旧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我国银行业上演了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的罕有历史: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我国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

  这些资金究竟有多少进入到了实体经济?其对保增长具有怎样的支撑作用?万亿元资金的背后或又深藏哪些隐忧?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有企业用信贷资金吃利差

  即便是与历次经济扩张时期相比,当前我国银行业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放贷高峰。这些巨额信贷究竟去了哪里,成为市场最关心的话题。

  持续跟踪信贷流向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给记者描绘了近期新增贷款的流向图:半年来,信贷资金至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了以下三个领域:其中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后,又再度被企业存入银行;此外,不排除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记者根据央行公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数据测算,半年来,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近4万亿元信贷资金中,相当多进入到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基础建设中,支持了国家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此外,按照郭田勇的估测,今年以来,一些企业还曾通过低息票据贴现的方式,将获得的信贷资金“翻转腾挪”存入银行以牟取利差。

  “因为其间利差一度相差0.2个百分点以上。这对于缺少订单的企业来说,把信贷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绝对是一笔‘安全且不菲’的收入。”郭田勇说。

  这种银行信贷“空转”行为产生的结果是票据融资和企业存款金额的骤然增多——前4个月我国票据融资增加1.6万亿元,占银行新增信贷的30%,是往年份额的6倍;同时今年一季度企业存款激增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居然多增了2万多亿元。

  审计署紧盯资金去向

  信贷资金在银行系统“空转”的现象,受到了国家审计署的重点关注。审计署警示称,这不仅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除了‘趴’在银行账户上吃息以外,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们发现,信贷飙升与股市行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所谓的‘小阳春’,在时间节点上是重合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进一步补充。

  在全球股市普遍低迷的状态下,我国资本市场则掀起了强劲的上涨行情,半年时间里沪指上涨幅度超过50%。对于股市的上扬,除了国家一系列“保增长”利好措施刺激外,专家认为其中也不排除会有一些信贷资金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如果将经济比作一条大船,资金就是“载舟之水”,在全球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半年内6万多亿元信贷资金的增长,若能充分进入实体经济,则无疑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力的支撑。

  激增背后是否暗藏隐忧

  在巨额信贷逐月增加的同时,人们对信贷风险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信贷激增的背后是否积聚着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成为从官员到学者都格外担心的问题。

  “根据银行业务经验,在信贷投放的操作上,如果信贷增长超过20%,基本上信贷员都会相当忙碌,资产质量的下滑需要提防。”巴曙松指出。

  更有学者指出,当前地方投资项目多属于银政联姻,其中一些项目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在地市财政负债比率上升的同时,如果项目本身缺乏商业的可持续性,加之再把官员任期因素考虑进来,未来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不可忽视。

  其次,大量信贷涌入某些行业是否导致重复建设等问题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从历史上看,信贷激增与企业重复建设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信贷激增往往会带来重复建设,而重复建设意味着项目回报率低,又往往会进一步引发不良贷款率的飙升。”张明认为,国家在“保增长”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结构的调整,这对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国家信贷投放应格外注意结构问题,不应让激增的信贷成为今后产能过剩的隐患。

  如今,一些行业已经出现重复建设、投资率低的端倪。以钢铁业为例,3月份钢铁业产量增长了12%,但第一季度的行业收入仍然下滑了22%。针对此等状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文强调,当前我国钢铁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较高,恢复生产存在盲目性,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针对这些风险问题,央行、银监会日前在京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调控信贷结构,确保银行业案件防控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和到位。

  此外,如果信贷资金未能充分进入到实体经济,则还可能在远期引发通胀之忧。

  巴曙松指出,在实体经济的需求没有起来之时,信贷又被高速投放出去,可能会形成局部的资产泡沫,这对于经济的持续复苏来说不会是好现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