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彦平:应全力推进陕川渝经济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13:2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陕川渝的强强合作,不仅是这三省(市)的机遇,也是整个西部的机遇。以关(中)汉(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陕川渝正是广袤的西部最适合人类居住、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城市化时代的核心地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陕川渝兴,则西部兴

  文 | 徐彦平

  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将会大幅度攀升,这是经济学界一致的见解。在此过程中,西部的前景如何?未来的西部必应有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兴起,同时也将有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屹立于此。

  陕西:不要成为“过路者”  

  这意味着在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陕西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非常重要的大省。

  陕西本身在能源、科技、教育、旅游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陕西的经济总量仍然偏低。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发展的背景下,西部的几个省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重庆和四川联手,正在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云南和广西在东盟经济圈框架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这场机遇战格局中,本来与川、渝一样具有“承中启西”区位优势的陕西,却没有抢占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陕西必须明确发展定位,抢抓机遇,才能使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与泛“成渝经济圈”组合成新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既是加快陕西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也是发展整个西部经济的一种更有利的构想。

  从地理位置上看,陕西是中原、西南、西北地区的连接点。这种特定的位置,是陕西的优势,但把控不好,陕西经济容易变成一种“过路经济”。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陕西及重点辐射的西北地区人口总数较少、人均收入低,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区域经济。陕西的化工、能源只能“东输”或“北送”,陕西科技、教育、制造业、旅游业方面的优势也不能产生最大的效能,陕西经济呼唤着符合其经济规模的更大更贴近的市场,陕西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寻找能够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双赢、多赢的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从国家推行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来看,西部的发展除了依靠国家所给予的政策扶持,最重要的是自身必须有发展的活力来充分利用政策的空间和机遇。这就要在内部培育出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核心经济圈。

  这样的一个核心经济圈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二是有较大的经济总量;三是具备一体化思维的聚合力;四是要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强大的辐射能力。如果陕西和川渝两省(市)携起手来,正好满足这些条件,足以担此重任。

  川渝加陕西,如虎添翼

  陕川渝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如果三省(市)联手发展,从数学上讲,不只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它不仅把西安、成都、重庆这三个特大型城市像珍珠项链一样连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还能够带动陕南、川北和渝东北等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发展。

  陕西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也是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制造业相对发达、高校云集、科技实力雄厚,但人口只有3000多万,周边辐射的区域人口稀少、贫穷,市场缺乏有效需求。重庆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并且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西部的金融中心。重庆相对密集的人口,注定了它是一个消费市场,但制约重庆发展的瓶颈则是它的资源相对缺乏。四川是西部的人口大省,川、渝分治后,人口还有8600多万人。四川农业发达,城市众多,有“天府之国”之称,既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资金、人才、劳动力都需要外流的省份。

  2007年,国家批准在四川和重庆建设“成渝试验区”,其动机是要“拉动内需”。如果在这个格局中再加上陕西,则可谓如虎添翼,运作得当,真正能够达到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目的。

  一直有观点认为秦岭是横亘在巴山蜀水与三秦大地之间的天然屏障,这道屏障将阻拦陕西与川渝两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实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近年来,由于交通等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城市之间的空中飞行时间都不超过一小时。与此同时,已经或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铁路都正在使陕川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近邻。陕川渝三雄合作,打造“3小时经济圈”和“西部核心城市黄金大三角”,联手书写辉煌的西部时代的时机已经到来。

  如果对成渝经济圈的优惠政策能够进一步惠及陕西,不仅可以促进成渝经济圈的良性发展,对于加速陕西经济的发展,培养一个强大的陕西,并进而辐射并带动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贫困省、区经济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陕川渝的强强合作,不仅是这三省(市)的机遇,也是整个西部的机遇。以关(中)汉(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陕川渝正是广袤的西部最适合人类居住、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城市化时代的核心地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陕川渝兴,则西部兴。

  “四个先行”谋大局

  要建立陕川渝经济圈就必须有效转变地理和行政意义上的大西北、大西南的观念。其实,历史上形成对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划分,是因为大山阻隔、交通迂回造成了壁垒。现在既然这个自然的壁垒已经打破,那观念上的壁垒更应该打破,让最有可能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三个西部强省(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拉动内需的需求,率先联手发展,形成真正具有竞争活力的西部(核心)经济圈。这就要求转变传统意义上“龙头”、“龙尾”的观念。

  跨越西部数省市的经济圈的建立,将会是一个无比复杂的过程。其中,除了转变观念以外,还须有实际的行动来支持,这就要求做到“四个先行”:

  一是舆论先行。通过组织中央及地方媒体,对陕川渝三地进行考察、采访,组织专家学者对陕川渝三地的规划进行调研论证,适时举办“陕川渝核心经济圈”发展论坛和专家论证会等方式,为“新经济圈”诞生造势,逐步在三省(市)领导、实业家和民众中形成共识。

  二是商会先行。坐等的结果只能是坐失良机。事实上,陕川渝三省(市)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早已是春潮涌动。这几年川渝在陕西投资和经商的商人人数已经接近10万人,还有近100万人在陕西打工,有所谓“百万川军,十万川商”的提法。

  其中,60%的川(渝)商集中在陕西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0%分布在餐饮业,10%在建材装饰行业,其余19%分散在其他行业。可以说,川军、川商对陕西的贡献已经渗透到陕西尤其是西安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近年来,在四川投资兴业的陕西企业家和商人人数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这些人就是“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先行者和拥护者。由这些人为核心发起成立的三省(市)异地商会可以成为推动三省(市)合作的重要媒介。

  三是政协先行。政协的职能就是参政议政,陕西省政协应该率先为“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诞生奔走呼号。建议省政协除了向陕西省决策层建言献策外,还通过全国政协,向中央呼吁,把陕西列入“泛成渝经济圈”,组成新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

  四是合作先行。本着“政府引导、商会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在陕西率先发起第一届“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论坛”。在相互开放市场的前提下,对涉及三省(市)合作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对接和信息共享。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水平。在合作中促进“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最终形成,并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批准,加大国家对“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的投资,在财税、土地规划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使陕西与川渝联手发展、共谋大局成为可期待的蓝图。■

  (作者系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川渝商会会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