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度商业化只会伤害学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11:29  东方网-文汇报

  保罗·克鲁格曼回家好几天了。可是附着在克鲁格曼身上的商业活动,还在中国继续。

  这些天,一则题为“‘牛奶先生’对话克鲁格曼”的文字广告,醒目地在国内多家报刊连续出现,其中写道:“作为全球经济大师,克鲁格曼中国之行受到了主办方的盛情招待。如接待用车是全新×××的豪华轿车、饮用牛奶是中国高端牛奶×××、信息方面也是全程3G服务……衣食住行全部是中国甚至国际顶级品牌。当得知×××的专属牧场执行的是‘零排放’的绿色生产标准,克鲁格曼盛赞:我爱有营养的牛奶,更爱绿色的牛奶!”

  这样不加掩饰地傍着名人自我标榜,是否电影《大腕》中“好莱坞大导演泰勒”的葬礼被广告淹没那一情景的现实版本?

  “这回的活动,商业气息过于浓重,克鲁格曼讲演中比较精彩的学术内容倒被遮掩得难以辨识了!”“克鲁格曼中国周”的不少亲历者,都有相似看法。商业的力量早已渗透进学术活动的领地,而过度的商业化炒作,正在把学术逼向窘迫的境地。

  商业并非学术的天敌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学术借用商业手段之力,改变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可以更好地被普及到社会公众之中。比如一本《货币战争》的畅销,对于普及金融学基本知识,毕竟是有益的。经济学之所以能演变成“经济学帝国主义”,也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起来之后,社会公众对经济知识迫切需求的反映。前不久曝光的国内经济学家从1万元到12万元不等的出场费排行榜,某种程度上正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有人出价,有人付钱,属于“周瑜打黄盖式”的两厢情愿,旁人不必苛责。

  在美国,克鲁格曼得享盛名,除了学术成就外,也同商业的助推不无关系。他在《纽约时报》上的专栏文章,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同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画等号,却能使他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他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当年行销120万册,也同畅销书宣传惯用的“打书”、讲演等手段相关。这种种的商业助推,对于更广泛地传播学术观点,吸引公众关注一些“严肃话题”,开阔思路启发思考是有好处的。

  过度商业化使学术出位

  然而,商业化一旦过度,只会使学术变味。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商业化的学术讲演活动,真正想听的大学生进不了内场,而在场的听众未必对讲演内容感兴趣。不久前某名牌高校办一个学术论坛,与会嘉宾都是某保险公司请来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只能在过道席地而坐,而到了论坛中途,嘉宾们就已纷纷离席。这次克鲁格曼到上海交通大学讲演前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关方面说只能提供50个座位给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在校方坚持下,才最终保留了二楼的180个座位。而在北京大学的讲演中,不断有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手持VIP贵宾票的迟到者入场,即使座位已满,仍要求已在“嘉宾席”就坐的听众让位。这些行为,同学术普及和知识传播的本意渐行渐远。

  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则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广告,“克鲁格曼中国周”活动中还有过这样一个场景:国内知名的中粮集团,把它的“中粮君顶名人会全球领袖会员”的头衔授予克鲁格曼。“全球领袖会员”是个好东西,克鲁格曼的身份也是好东西,但把两者捆绑,是否会同时伤害了两样好东西?

  经济学者要认真自我定位

  在“克鲁格曼中国周”的广州站,聚光灯下,克鲁格曼表情严肃地手拿两盒某品牌的牛奶任由记者拍照。对于商业化了的学术圈的潜规则,他倒也心领神会。

  拿了出场费,能为听众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形是,对经济问题乱开药方的讲演人不少。在不久前一次有关医改的研讨会上,就有国内某知名经济学者语出惊人,说“看病难是因为看病价格还太低”。这个经济学者,在医改研讨会上发过言,半个月后跑到一个经济法论坛上发言,隔一周又在防范经济犯罪的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言……他莫非是“全科医生”?

  “现在,资本对学术的冲击很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不无感慨。他认为,经济学者应当对自身角色认真定位,参加商业化活动、拿点出场费也许无可非议,但学者更应承担的工作,是为公众普及知识、向学生传播知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这些都不应该掺杂“经济考量”。

  本报记者  姜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