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劳资共决的新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09:03  南方日报

  造成居民消费长期低迷不振的症结主要是企业工资改革还未到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陈斯毅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口受阻和内需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在这一新形势下,能否通过提高工资,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最近,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意见,希冀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与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国民收入分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的内容和对象很多。总的来说,它至少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层次。本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除了从宏观上采取财政、税收等各项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外,还必须注重深化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GDP增长未能有效转化为城乡居民收入,这是一个全国普遍性问题,即GDP增长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增长。广东情况尤为突出,1978年广东省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60.6%,2007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8.8%。这表明经济增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广大职工没有充分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由于工资增长缓慢,造成居民消费长期低迷不振,不利于扩大内需。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主要是企业工资改革还未到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尚未建立起来。30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把工资分配决定权由国家集中管理下放给企业后,形成了企业投资者或经营者单方面决定工资分配的情形。不少企业受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能驱动,千方百计压低生产一线员工的工资,造成生产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日积月累,出现了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里面,关键是企业内部还未建立起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与正常增长机制。因此,当前抓住机遇,继续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形成劳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决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水平的新机制以及促进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

  有人担心,当前不少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深化工资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影响企业发展。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深化工资改革,并不是马上要增加工资,目的是建立起一种好的机制,通过制度来保障工资的合理升降。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工资问题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以及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出《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在危机面前要着力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和协商机制,并把集体协商作为职工与企业凝聚合力、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期望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起由劳资双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平等协商决定工资分配的新机制,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应当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按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和平等协商两大原则,从三个层次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一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最核心的劳动报酬问题,应当由企业与劳动者平等协商确定。二是在制订涉及劳动报酬方面的规章制度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制定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案,切实改变长期以来按职工身份进行分配的做法,合理确定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和公正。第三是在签订集体合同时,要贯彻平等协商原则,在企业中全面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由企业或行业劳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决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水平的新机制。企业效益增长时,职工工资要随之增长;企业效益下降或者亏损时,职工工资可以随之下降。总之,要通过平等协商,大力推进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再次转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分配由劳资双方共决的新机制,形成促进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工资处处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