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环球企业家》
雄心勃勃的战略石油储备使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在这个资源价格低、资金紧缺的世界里,拥有雄厚资金是很有利的。而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在采掘工业领域利用其相对优势。我在上个月的专栏中曾说到,中国政府正慷慨地向合作方提供贷款,中国的石油公司也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并购。最近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利用从去年年中开始的油价下跌趋势来填充其新建成的战略石油储备库。此外,中国还计划大举增加其炼油产能。
过去,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影响力仅仅局限于其国内市场的石油需求量变化所造成的石油进口量波动。从现在起,中国在能源战略储备方面的政策和行动以及其在成品油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增强它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
由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其政府在2003年决定建立应急石油储备基地。此时,是中国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的第十年,也正是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上升的时候。根据原计划,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设计在2008年前储备一亿桶石油,大概相当于30天的进口量,随后在2010年提升至60天的进口量,并于2015年达到90天的进口量。
2007年12月,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负责管理本国石油储备。2006年年中以前的高油价使中国政府未能按计划填满已建成的油库。但2008年7月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下跌,中国加大了原油进口力度以期填满一期工程的一亿桶石油,下一阶段中国计划在2011年再储备1.8亿桶原油。此外,中国政府还计划储备8千万桶的成品油产品。
与此同时,中国宣布了要提高炼油产量和产能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仅在2009年一年中,中石化计划将产量提高10%。中石化之所以在经济衰退时仍选择逆市增产,一是因为国内石油价格的提高,二则是因为政府最近上调了石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外中国政府还宣布了在未来三年建设9个新冶炼基地的计划,总产能将达到每天4百万桶。这相当于目前中国一年的进口需求量。该项目被视为旨在增加GDP和就业的经济刺激方案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够增强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无论哪个国家,其战略石油储备所包含的政治意义都很强。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对抗石油危机而成立的国际能源署(IEA),促使OECD成员国—同时也是IEA成员国—开始大建战略石油储备。这些石油储备是为解决国际市场供给短缺,即缓解供应链断裂的情况而建立的,并不是为了抑制油价高企。相反,美国、日本和韩国政府都各自使用了本国的石油储备以抑制高油价。而美国政府甚至还通过出售战略储备石油来给政府创收。
虽然中国并未公开宣布其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政策和原则,但很明显它想用这些储备来控制石油价格,或者应对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中国已与IEA、美国政府以及在东盟+3框架中讨论了关于如何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但并没有证据显示中国政府近期希望就战略石油储备问题签订任何正式的合作协议。
与日本7.5亿桶和美国15亿桶的石油储备量相比,中国计划中的石油储备更加适度,这些储备石油的存在、增长量和使用一定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因为只要油价始终保持在当前水平上,中国很可能在储备基地建成后就能将其填满。这样一来就会推高国际市场上原油和成品油产品的价格—因为中国新的石油储备既存储原油,也存储成品油产品。
而在高油价时期,由于政府可能会使用石油储备,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多。如果政府使用储备油,国际油价就有下行压力。虽然这种方法可能被视为是有益的做法,但频繁而突然地使用储备油只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且破坏长期价格趋势的信号。
中国的石油冶炼厂日产量大约8百万桶,占世界炼油产能的9%左右,并且是世界上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冶炼国。如果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能在未来三年达到每日增加4百万桶石油的目标,本国现有产能就能增加50%,世界现有产能增加4%。该项目除能盈利外,还会造成世界炼油业短期内的产能过剩,因此很可能未来中国炼油产业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由于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和其石油公司在炼油产量和出口方面的不确定性,其高速发展的炼油业可能会给国际原油市场和成品油市场带来很大的波动。
(作者为英国邓迪大学能源法律政策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