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金融时报:财经媒体为何未能预警金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 17:42  人民网

  现在是成为金融记者的最佳时期和最糟时期。“最佳”是因为我们拥有百年难遇的机会,对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行报道和分析;“最糟”是因为报纸和电视业都受到冲击——不仅是衰退的冲击,还有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结构性冲击。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冲击——财经媒体遭到指责,说它们未能及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疏离职守,心不在焉,各种陈词滥调都翻出来了,批评记者、评论员还有编辑——未能警告毫无戒心的民众灾难即将到来。这些指责合理吗?

  首先,平心静气地说,记者并不是惟一失职的群体。在信贷派对上,政治领导人愉快地打开香槟庆祝;在气泡消失后,很多人还久久不愿离去。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监管机构都未能发现和遏制系统内积聚的风险。许多经济学家也有失水准。只有少数人看到了蛛丝马迹,但也未能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为什么金融记者未能对这些警告予以更多关注?首先,这场金融危机起初只是些技术性极强的新闻,几个月后才成为主流。其发源地在于信贷市场,而多数新闻机构将这一领域的报道视为死水区。工作在这个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记者大多很难引起上级的兴趣。拥有版面控制权的上级更感兴趣的,是传播房地产价格上涨或经济增长等“好消息”。

  信贷衍生品报道的第二个相关问题是,这些新闻发生在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和日常新闻都很少。因此,记者必然会——现在依然如此——更喜欢跟踪报道像上市公司收益这样透明度较高的新闻。然而,重大创新和巨额资金流动都出现在信贷市场。

  第二类批评是,媒体过于喜欢为正面消息造势。丹尼·谢克特在《英国新闻评论》撰写的文章言辞犀利,称新闻报纸没有兴趣跟踪报道抵押贷款丑闻,因为它们担心这样做会疏远房地产业的广告客户。

  记者依赖其消息来源,但又会以批评性的报道惹恼他们。这种两难局面对记者来说是家常便饭。想一下驻扎在白宫的媒体团队、英国负责报道议会新闻的“游说”媒体或是指派到某个球队的体育记者吧。通过“合作”来“搞好关系”的动机始终存在,与记者不畏权势仗义执言的本能进行着斗争。

  最后,无可争议的是,财经媒体本可以做得更好。本着自我批评的精神,我找出了媒体报道中的四点不足。

  第一,金融记者未能领会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失效的重要性。格林斯潘曾反对此类监管,但有多少评论员对这位美联储前主席进行了批驳,并对其中的风险加以警告了呢?总的来说,记者对放松监管的主流趋势太过倾心了。

  第二,除了少数特例,记者们未能认识到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所享有的政府担保所造成的风险。记者们很难去攻击让更多美国人拥有自己住房的理想,但这不能成为借口。

  第三,金融记者过于迟钝,未能意识到金融体系的崩溃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意义深远的破坏性影响。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监管者和经济学家。

  在过去10年最重要的事件中——伊斯兰激进恐怖主义的抬头、中国经济的开放以及两次信贷泡沫——有许多都是始料未及的。在这方面,记者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虽然记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仍有能力成为“乌鸦嘴”,对灾难提出预警。(文 莱昂内尔·巴贝尔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 译 管婧 英国《金融时报》5月5日)

  来源:中青在线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