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远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5月5日在其官网发布年度报告: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5623.70亿元,投资收益率:-6.79%。这是社保基金成立8年以来第一次收益负增长。
不过对于这个负增长,管理社保基金的理财高手却能额手称庆。因为在金融风暴下,这是有理由的。这反映了社保基金的理财高手,善于和市场风险相搏斗的能力。
社保基金成立8年来,累计投资收益1600亿元,整体年化收益率为8.98%。单是2007年一年,就获得了43.19%的收益。这种赢利能力,哪里是只求平安的基金类型可以相提并论的?不仅市场分析人士,主流媒体也经常报道社保基金投资动态,具体到社保基金减了什么,又加了什么股票。这几乎成了所有红嘴或黑嘴推荐股票的必备良言。社保基金的理财高手似乎也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实——当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风向标。
在社保基金的官方网站上,长年挂着这样的投资理念,正经八百地解释如下——“社保基金会在股票投资中奉行价值投资理念。……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社保基金股票的长期投资理念,……是股市中的一支稳定力量。股市中类似社保基金这样的长期投资机构越多,长期资金量就越大,股市的发展就会越稳定。”
这值得庆祝吗?
基金的管理者,受托管理全国人民的养老钱,若把这个钱变成了投资风向标,是否忘记了社保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养老,不是投资,更不是赚钱?
社保基金管理当然存在着如何投资,怎么赢利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保管理中,投资大于一切,更不意味着成为市场风向标。因为我国社保资金是强制收缴的,是强制执行养老制度的结果。这样的钱不具有投资优先性。
社保基金正常运转,实际存在着资金大规模现收现付的流程。社保基金里资金的长期性,是非常暂时的现象。因为我国社保成立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时还处在只收缴,不怎么支出的状态中。若过上20年,进入正常收缴和支付,找钱补窟窿或者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什么闲钱长期投资?
更为严格地讲,这样的钱,若谈投资赢利,也只能是跑赢通货膨胀系数,或最多只能讲保值,连增值都要少提。沾上赢利为主,不说十恶不赦,也肯定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任何赢利性质的投资都有风险,不可能万无一失,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拿强制国民集中起来的钱去赚钱,尽管动机是想有更多的钱,去更好地养国民之老,但风险无法回避,是需要承担的。
首先,社保基金集中收缴,也会集中支出,会发生大规模的现金出入。若这种出入需要在资本市场上把各类金融资产大规模变现后才能执行,肯定会引起市场到期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这是养老钱最忌讳的风险——因为这无法确定。
其次,市场本身的投资风险,也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机构,甚至都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2007年社保超过40%的收益,2008年就变成负收益,就很能证明这点。
再次,社保上的钱,不是市场化的资金运作而来的,一切以国家强制为主,没有经过上缴养老钱的国民同意,就拿去参与市场运转,风险承担不对称,天然不公平。哪怕社保的理财高手事前有过风险告知。
社保可以做投资,但要很谨慎。首先应该求平安,其它一切免谈。
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比我们发达,保险市场化方面也比我们走得远。但他们的法律通常规定,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必须100%地投资到政府的特种债券上,不能进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的投资。
当然完全市场化运行的保险公司,可以另外考虑。比如保险公司出售的养老保险产品,是市场交易行为,是国民自愿的选择。虽然也有保障的意义和各种限制,但这几乎可以看成是国民在市场上的养老投资。保险公司没有强制能力迫任何一个不买的人。这和社保基金的体制完全不一样。但在2008年社保的年报里,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担忧和谨慎。相反,我们看到的社保好像隐去了强制性,同时也免去了国家福利责任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完全按照市场化在运行。尽管有投资水平,但却和社保设置的正当目的大相径庭。
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它和国民养老之间的关系。看不到它支出了多少给国民,也看不到它从财政税收这些途径拿到了多少拨款。更看不到未来我们需要多少,而它都准备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因为看不到有什么责任性的计划,比如有缺口的话,怎么弥补;比如目前的资金要用的话,到什么时候就不够花了;再如现在钱能满足多少人的需要,什么程度的需要。这一切都没有。而这是国务院设置社保基金理事会必须尽的责任。
年报里对这些责任只有它负责做的条款说明,但做了什么和怎么做只字不提,却大谈投资理念。这与它在投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事,以及对投资理想的追求相比,天上地下。除了利益相关者,或者能从风向标里得到利益的人,谁个不愁?
目前中国既没有足够的市场化选择,保证国民可以自我投资,从而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险。而国家强制和垄断的社保基金在有很大缺口的同时,却变成了一个只顾赢利的机构。而且还很无厘头地成为了全国赢利的模范,成了可怕的风险投资偏好者的风向标。这几乎就像是国家以养老为由头,强制性收缴资金后,在看到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来一次赌博。
这里面的风险,还要想吗?到了不得不察,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