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危机中潜藏外贸结构调整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07: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外需随之消亡,外贸随之被忽视,其实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优化外贸结构、扩大亚洲市场的良机。

  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财长日前宣布,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作。

  关于在东亚地区建立联合外汇储备库的提议早已有之。在上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就曾有相关提议。只是11年前的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就是亚洲,多数亚洲国家根本无力去完成这一出资计划。本轮金融危机发源于欧美,亚洲本土经济体受到的是次生连带影响。恰因此,在此时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外汇储备来抵御海外金融市场冲击,可谓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必然共识。

  从机制上讲,东亚外汇储备库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职责就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各国央行,扮演“央行的央行”角色,通过互助基金的形式来维持区域金融市场稳定。但金融稳定只是看到了区域市场合作的第一步,事实上,金融市场稳定其实只是工具而并非目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易,而金融市场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交易场所,因此以金融市场为基础,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拓展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体现。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在其间的角色更是突出。去年年底,在“清迈倡议”框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等签署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此外,中国还在“清迈倡议”框架之外,与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总规模为36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如果说亚洲外汇储备库能够让金融市场更稳定,那么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则能有效规避跨境交易的汇率风险。可以预计的是,亚洲市场经贸交往的空间也会随之而越发广阔。

  事实上,一些人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存在一定误区,比如因为海外金融市场危机爆发,就认为外需不可靠,故而要大力发展内需。这样的思维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却忽视了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征。在目前进行中的广交会上,国内制造企业就明显对欧美企业的信用度提高了警惕,而对于日、韩等亚洲采购商,国内企业则相对信任得多,甚至成为国内企业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的首要目标。

  这些变化透露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不宜因为海外危机爆发而把出口市场泛化贬低,而是要对市场结构做出细分。事实上,以往国内出口企业过度看重欧美市场,才是本次国内出口企业乃至经济受到冲击的重要原因。反言之,忽视亚洲周边市场,导致区域经贸合作的落后,同样也放大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调整正当其时。当一贯以“西方大国”自居的日本,都越来越主动参与亚洲经贸事务时,这样的思路显然更应当在中国得到体现。针对出口企业的特征,实行针对亚洲区域的退税补贴制度、出口信贷制度等更为直接的贸易鼓励措施,才是调整优化中国外贸结构的关键。总之,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外需随之消亡,外贸随之被忽视,其实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优化外贸结构的良机,尽管这个良机是被逼出来的。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