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资统计制度改革需以公众切身利益为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5: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首席评论SHOUXIPINGLUNs

  □许 斌

  唯有时时处处以公众切身利益为重,才可能实行全方位改革。否则,难保不因为简单、粗陋,甚至因为刻意地遗忘、刻意地突出、刻意地简单与粗陋,延续乃至造成对公众切身利益的更大程度的伤害,形成不改革百姓苦,改革则百姓更苦的恶性循环。

  现行以城镇在岗职工、即财政供养人员及大型国企与部分合资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为社会平均收入的工资统计制度弊端明显,早已成为公众不满的对象。但因之实行改革,却务须为全方位的改革,而不能单纯为扩大统计范围、实行全覆盖统计的改革,否则是错上加错。

  因为既有模式之弊,深深渗透进各项制度设计中,特别对弱势群体,已经造成了实质性伤害。以社会化养老体系为例,费用征缴及养老金发放,皆与或主要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大致说来,与彼时之设计初衷,主要为解决国有、集体企业的养老问题,而并非为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有关。

  统计标准就这样被绑架。如果单纯扩大统计范围、实行全覆盖统计,将私营企业从业者与个体工商户包括在内,自然更可能实现数据的真实。毫无疑问,有弱势群体渗入,数据将大幅下滑。于是问题出来了:劳动者及企业此前是以被人为抬高的工资标准为基数来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能够享有的社会保障,自然也是以此较高的基数为基础,并形成平衡的。现在,通过统计制度改革,回归数据的真实,如果维持原有返还模式不变,与真实数据挂钩,则劳动者及企业此前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与改革后的回报,不能成公平的比例,用社会保障费率乘以被人为抬高的基数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差额,便形成为劳动者及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公平、不合理负担,或者说是没有任何回馈的特别税!数额之巨,可能要以万亿为单位计算。(《人民日报》)

  仅在社会化养老层面上,单纯统计方式的改革,就可能演变为洗去部分弱势劳动者及企业收入、公平回报权益的改革。因为财政供养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障依然处于封闭运行状态,与公共财政挂钩而不是与平均工资挂钩,被洗去收入以及公平回报权益的只可能是弱势群体。尤为可怕的是,理论上说,平均收入还应将农民包括进来,一旦成为现实,数据将再次巨幅下滑,一洗再洗,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劳动者养老金之最重要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大部会被洗掉,劳动者及企业此前之付出,相当部分会清零归于虚无。

  因此,就社会化养老体系论,必须放弃与平均工资挂钩的现有模式,与国际接轨,实现缴费及养老金发放与个人实际收入、实际缴纳金额挂钩。一则更能够实现享有保障的公平。因为过于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现有模式下,实际越是少交越占便宜,越是多交反而越吃亏,在变相鼓励个人与企业偷逃;二则不会无端加重弱势群体负担,以致逼迫其弃保。弱势群体之收入水平本来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甚大,何况后者还大幅被人为抬高了,即便是允许以60%的比例交纳,可能也远远超出了弱势群体的支付能力,交不起,则只能弃保。尽管弃保必然造成老无可养,但现在都顾不了生活了,还顾得上养老吗?

  这样,也就很容易处理上述遗留问题,因为标准被人为抬高、劳动者及企业此前之超标准负担能顺利转化为届时更高标准的养老金返还,绝不致化为虚无,被清零、洗掉。

  实行全方位改革之源,为时时处处以公众切身利益为重;唯有时时处处以公众切身利益为重,才可能实行全方位改革。否则,难保不因为简单、粗陋,甚至因为刻意地遗忘、刻意地突出、刻意地简单与粗陋,延续乃至造成对公众切身利益的更大程度的伤害,形成不改革百姓苦,改革则百姓更苦的恶性循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