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不宜轻言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07:10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马光远

  在去年年底经济下滑最厉害的时候,关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言论就不绝于耳,一些专家不遗余力地苦觅经济复苏的蛛丝马迹,举凡个别数据稍有“环比”的好转,便如获至宝,视之为率先复苏的证据。情绪之乐观,无不令欧美人士艳羡,以至于吴敬琏老先生对诸如此类动辄就言“回暖”的观点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而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关于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回暖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种情绪。张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特别是3月份经济指标比前两个月有明显改善,在中央和地方刺激经济政策的有效带动下,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预计GDP增速从二季度开始恢复上升。

  诚然,和欧美等深陷衰退泥潭的经济体比较,中国经济一季度的表现实属不凡,美国GDP下降6.1%,而我们增长6.1%,这一进一出,差距迥然。再比如,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工业增速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五个月回升——我们相信这些数据来之不易,但刻意地只看到经济数据乐观的一面,回避存在的隐忧,并人为夸大乐观效应,将之上升到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率先回暖的地步,不仅对经济复苏无益,更有可能误导政策。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一季度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是政府的公共投入和天量信贷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金融危机已经渐近尾声的周期性变化不无关系。个别数据的确在好转,但反映经济健康的大部分数据目前并未支持已经率先回暖的判断,一些数据出现反复:用电量3月份出现了和GDP增长背离的走势;外贸的严峻态势依然继续,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大降24.9%;预计4月份CPI和PPI将连续三个月双双在负数运行,属于典型的通缩状态;从就业来看,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民间投资意愿依然不强,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没有根本性改观;一二月份工业利润大跌37%,财政增收困难加大。

  这些严峻的数据提醒着我们,在投入型的刺激政策下,经济下滑的态势得到初步遏止,但轻言回暖显然为时过早。对于中国经济的现状,多一份忧患、多一份理性,没有什么坏处。目前要做的不是沉醉于一个季度的数据漂亮,不是刻意去寻找率先复苏的 “萍踪侠影”,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就动不动预测经济率先复苏(比如,有些学者竟然把废品价格的回升“欣喜”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新证据,这是很滑稽的),而是更应该看更长远的效果。

  的确,正如很多学者所言,目前这种完全依靠投入的粗放型政策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政策资源是有限的,政策的效果是边际递减的,天量信贷和政府支出可以创造产出,但很难产生客观的利润及吸纳足够的就业人数,在政府主导下甚至有可能使资源流入那些本来已经过剩的产业,将中国经济再次引入滞涨的陷阱。

  如何启动民间投资,如何使中小企业彻底解困,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真正转型,如何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如此众多的难题,需要学者们贡献他们的智慧。在经济仍未回暖的困难时期,学者也更应秉持良知,进忠言,出良策,而不是在浮躁的空气中扮演预言家。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