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惕信贷错配 善待中小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 08:20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李华芳 

  日前,一份来自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Coface)的名为《2008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客户现金流紧张及融资困难,已经让中小企业面对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并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破产及“三角债”威胁。同时,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共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已接近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尽管中国提出要扶持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但实际上从新增信贷中流向中小企业的并不太多。

  一方面是客户拖延付款导致现金流紧张,另外一方面是拿不到新增贷款,这就是中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两头不靠的窘境。

  原本巨幅增长的信贷就很少流向中小企业。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大幅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项目,而银行贷款则流向了长期的基建项目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因为对于银行来说,选择长期基建项目和大型国企的风险要远小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中小企业。尽管央行和银监会都表示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但如果政府不对银行进行最后的担保,承担银行损失,那么银行就会向中小企业惜贷。可以这么说,中小企业先天就遭受了信贷歧视。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财政大幅投入刺激经济和信贷流向国有企业,会导致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挤出中小企业。假定原本市场上就需要这么一些产品和服务,国有部门提供了,就减少了私人部门的空间。而在经济下滑的条件下,政府又确定了GDP保证8%的增长目标,政府自然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可控的手段。鉴于投向中小企业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投向享受行政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增长显而易见更靠谱一些,如此一来,中小企业还会遭受挤出效应。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应对危机冲击的长期性,高度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聚,防止不审慎行为,并且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农村地区的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但可惜的是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微观金融机构门槛高,妨碍了部分民间资本的进入,使得这一市场“雷声大、雨点小”,对中小企业的帮助覆盖不够、力度不足。

  上述问题相互交织,使中小企业近乎步履维艰。照常理,信贷会配置到边际收益更高的地方去。如果国有部门已经集中了大量信贷,这会导致其边际收益下降,那么信贷就会流向私人部门以及中小企业。但如果这种正常的信贷配置被各种行政性指令和限制打断,正常的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的信贷配置就不会发生,中小企业也无法通过信贷来走出流动性困境。

  但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恐怕不能仅仅依赖国有部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挥活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警惕信贷错配,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减轻挤出效应,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焕发青春。这或将在未来带给中国经济意想不到的好处。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