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利润的去向不能是暧昧的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18:26  燕赵都市报

  王石川

  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这是近日网上转载率很高的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三家大国企一年赚3000多亿,只上交国家200多亿。现状之下,国企利润究竟流向何处?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究竟又该在利润上如何体现全民所有?(4月16日央视《新闻1+1》)

  不妨借用朱自清先生当年的这句夫子自道,来描摹国民的心理感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边是三家大国企数以千亿的利润,一边是寒酸的10%上缴比例,换言之,当一些央企在饕餮狂欢的盛筵时,我们几乎什么也没有。

  据悉,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国企积累的未上缴的利润有几万亿元,试问这些天文数字的利润流向哪里了?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接受采访时称,剩下的90%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用于支付改革的成本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一些需求。显然,这一回答过于笼统和暧昧。具体有多少用于扩大再生产?又有多少用于支付改革成本?除此之外的利润具体流向哪里?对此相关部门语焉不详,公众茫然不知。

  其实,这些利润还有一项即是自肥。数字显示,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垄断性国企上交给国家的利润是封了顶的,即10%,但其高管收入在今年以前是不封顶的。显然,如果继续坐视央企将大部分利润预留,“央企吃肉,社会喝粥”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相比,利润上缴比例最高10%委实太宽松、太敦厚,以至有人戏称国家是“仁慈的君主”。据报道,新加坡国有企业分红主要考虑现金流(即折旧前盈利),分红水平高的达到盈利的80%-90%,一般为盈利的1/3至2/3。而且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国有企业要将利润转给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支配,或用于公共支出,或用于返还企业,而不是像我们的国企那样直接“扣留”。

  是时候该彻底结束“央企吃肉,社会喝粥”了。如何结束?笔者认为,最需要调整的即是目前10%的比例,至于如何调整,则需要把握一个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曾提到“红利悖论”——— 国家少拿了,国家的所有者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国家多拿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可能受到影响。显然这就需要把握两者的平衡点,但就当下而言,利润上缴比例最高10%实属过低。当然,调高上缴比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领域,引入竞争,真正让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

  一味沉醉于天文数字的狂欢当中,而不去追问国企利润能否惠及于民,数字狂欢终究只是纸上富贵。如果不探究高增长背后的真相,不剖析高增长背后的隐忧,这种高增长假以时日必将流于虚无,因为许多央企的利润是建立在垄断基础之上。最关键的是,如果继续容忍央企截留高额利润,就会撕裂民意、造成社会不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