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扩内需提升经济质量 此其时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10:06  新京报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4月16日全部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季度GDP同比增长6.1%。从数据对比看,这样的增速水平似乎难以让人满意,不仅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甚至成为1992年中国公布GDP季度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也给全年GDP“保八”目标抹上了阴影。

  其实,对于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而言,像这样以去年同期为基数的同比数据参考价值并不大。目前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在于本轮经济周期调整是否已经见底。而判断见底回升的观察标准是各季度间的环比状况。

  根据有关市场机构的测算,一季度GDP环比较去年四季度增长了6%。诚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所言,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1%已经很不容易,总体表现比预期要好。由此,源自官方和民间的判断都呈现出偏于积极的导向,为调控政策下一步进行重大调整提供了契机。

  去年10月份,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彼时的调控政策因而以全力保增长为第一要务。从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跟进,无不以此为追求。这正如针对突发重病患者施以抢救的次序一样,全力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能够使病患脱离病危。但是,当病人体征相对平稳后,重药猛药急药的治疗方法就需及时调整,转而以恢复病人体质与自我抵抗力为医治目标。挽救危难中经济体其实也是如此,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恰恰就表明政策转折时机已经到来。

  其实,过度看重于GDP增速本身就存在问题。毕竟当下的GDP增速主要依赖于财政投入所引致的投资需求维持。这样的增长模式能否长期持续存在极大疑问。与之相比,内需拉动的消费需求才能够提供长期增长动力。消费需求所带动的内生增长能力,能够自发地创造投资并消灭过剩产能,这就如同病人自我抵抗力得到提升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轮宏观调控政策基调的次序变化观察,其实已经表明了政策基调调整的必然性。自去年10月份调控政策转而防经济衰退后,最早的政策目标顺序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然而时至今年2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该政策次序被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超越“保增长”成为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遗憾的是,这一变化在当时似乎并未引起各界的过多关注,时至今日,真正落实政策目标次序变化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政策调整的时间之窗已经开启。

  如果以“扩内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观之,未来调控政策将侧重于长期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在具体政策上需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扭转财政和企业占据国民财富分配大头的状况,透过改革财政机制全面再分配体制,实现“藏富于民”,而非“与民争利”,目标是做到让公众“有钱可花”。其二,以医疗体制改革推进为契机,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目标做到让公众“有钱敢花”。其三,避免让“保增长”政策成为“国进民退”的借口,加速开放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并建立针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使市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尽管与四万亿投资等政策的掷地有声相比,“扩内需”的政策效果也许不那么立竿见影,然而,它却是让经济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的不二选择。从这意义上讲,政府应该拿出“扩内需”的信心和魄力,要有对政策效果的耐心,而不再是对于GDP数据的过度追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