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转暖背后的三重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16:08  新闻晚报

  □倪金节

  尽管金融危机是否见底和外贸形势回暖能否持续都尚难确认,但是在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经济整体保持相对强势增长的大局已足以确立。近期公布的外贸数据和PMI数据明显好于市场预期,且暴增的信贷趋势仍在继续。因此,综合来看今年首季GDP增速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将明显好转。然而,在经济转暖的过程中,经济痼疾却在继续恶化,这背后隐藏着令人无法不焦虑的三大忧患。

  第一个是反弹中的投资速度和规模。今年1月到2月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26.2%,相信在信贷狂飙继续的3月,投资增速的环比仍会上升。近三个月建筑机械产品的进口激增,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投资增速随时可能脱缰狂奔,重演前几年经济过热时期的30%到40%以上“超速”增长。特别地,在“4万亿新政”的政策效果渐显和产业振兴规划不断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以及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势必会大量上马。

  投资比重的继续上升,“挤出效应”的基本规律只会让消费需求的启动更为艰难,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可能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而放缓。实际上,如此畸形的GDP结构,也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出现过。而现如今,信贷增速难以遏制,接下来可以预期的是,若想“保八”,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让投资GDP比上升。

  第二个是暴增的信贷。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在经济过热的2006年,首季新增贷款仅1.26万亿,已经让当时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惊奇不已,而现如今仅仅3月份的人民币各项贷款就增加1.89万亿元,再次打破历史信贷纪录。与之对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达到25%以上,远超过央行的经验值17%的增速。

  货币流动性宏观层面再次出现泛滥过剩的局面,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急速增长,央行可能会不得不“急刹车”,以遏制住信贷的可能失控;暴增的信贷不仅为银行的继续改革增加了难度,更可能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为金融稳定带来麻烦。

  其实,目前信贷快速增长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高度重视。这些短时间从银行系统“撒”出来的资金,为了追求放贷规模和速度,不仅快速地投向了同质化极为严重的项目,且多为周期长、产出效益低的铁路、公路、基建等领域。

  第三个是商品市场接下来的可能快速回暖,通缩转为通胀可能也就是一夜之间。中国需求再度被激发、大宗商品供应趋紧和全球经济衰退比想像的稍微好点,这三大因素足以成为交易员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开始做多商品市场的充分条件。

  因此,在全球货币环境较之2001年到2004年更为宽松的年代,只要宏观经济趋势稍微企稳,资产价格很快就会出现膨胀。届时,中国的通缩压力就将立马被更为严重的高通胀所取代。

  在上一轮经济景气周期中间,中国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成就,但是也造就了资产市场的“双泡沫”,经济结构的优化也被“史上最严重危机”所中断。现在,各方面迹象显示,新的景气周期已不再遥远,但上述的三大忧患,却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上升周期过程中极为不和谐的音符,也是决策层将不得不重点去设法解决的宏观难题。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研究部客座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