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成危机的不是准则 而是对准则视而不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15:27  《商务周刊》杂志

  ——专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哥·葛利亚

  □记者 陈楠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更强大的政府,更清洁的能源和更加开放、平等的市场。”3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安哥·葛利亚(Angel Gurria)慷慨激昂的在《2008年中国投资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上讲到。

  成立于1961年的OECD,是由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总部设在巴黎,至今已有30个成员国。1990年代,伴随着大量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热潮,这个发达国家俱乐部也带着在经济、贸易、科学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开始了与中国政府以及民间商贸组织的合作。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后遗症日益显现之时,安哥·葛利亚和他的同事带着一本名叫《2008年中国投资政策评估报告——鼓励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的报告来到中国,告诉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危机中更应该注重企业的责任感。

  《商务周刊》:3月18日,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没有批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案。国外的很多媒体,都认为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是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葛利亚:在中国,每一天都会有并购案出现。政府有责任对这些商业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看他们会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中国政府没有批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为了避免可口可乐主导中国饮料市场。

  我坚信现今世界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会尽其所能的反垄断,来营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伦敦、墨西哥、土耳其,当然还有北京,每天各国政府都会对此类文件进行严格的审阅,这其中有的并购案在审阅过程中就被驳回了,但大多数还是会通过。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否决结果出来,不管它的原因是什么都会成为新闻。

  作为OECD的领导者之一,我认为对于企业和国家而言,更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我们希望政府变得更加开明,也提倡市场上的公开、公平竞争,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任何有碍竞争的政府决策。

  《商务周刊》:OECD希望通过《2008年中国投资政策评估报告》传递给中国政府和企业什么信息?此外,OECD在全球范围内又为30个成员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商业行为上做出了哪些实质性的贡献?

  葛利亚:这份报告不仅是写给中国政府的,也是为中国企业撰写的,两者都是这份报告的读者。这里面既提到了外国企业在华应如何经营,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当然,第三个角度是告诉中国企业怎样在本国更好的运营。

  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一个词叫“最惠国待遇”,就是说不管是中国、意大利还是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舞台上,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因此,在全世界都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背景下,企业更要在各自的市场里仔细审视自己的商业行为。所以,这份报告还有对企业每天的商业行为的指导,比如如何制定目标和进行日常管理。

  在中国,谁是我们的朋友呢?答案是中国政府和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此外,中国的各种商业协会、工会也是我们的盟友,当然,它们也会跟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机构互通有无,我们一起组成联盟,确保对外投资的企业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商业行为都是负责任的。比如,我们有一个反贿赂机构,它的工作是避免一国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为了自己的运营利润向当地政府进行贿赂。目前,全球已经有40个国家加入到了这个机构中,OECD的30个成员国都在其中,最近一个申请加入的国家是俄罗斯。

  由于一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是跨国发生的,我们需要在立法机关、执法者和法律法规之间建立起一个网络,以及给企业制定出行为准则。现在我们已经为政府以及跨国公司都制定了相应的准则,不断推进当地商业行为的合法化,其中囊括关于道德、执法监管等内容。当然还有对于企业商业行为的要求,比如良好的财务审核制度、良好的信息公开制度等等。

  《商务周刊》:中国企业在近一两年被曝光了一些OECD提到的不良商业行为,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OECD打算在将来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和社会解决呢?特别是与中国的企业以及民间组织将有怎样关于这方面的深入合作?

  葛利亚:我们在中国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企业实施负责任的商业行为。OECD第一次为公司制订商业准则是在1976年,它虽然不是最新的国际准则,但是也被更新了很多次,我们总是在寻找如何改进它的方法。

  在面世的33年里,OECD的成员国都无条件的接受了这些准则。虽然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市场,但是其进入中国的时间还比较短,不过现在这些准则在中国还是被广泛地接受了。对于准则在中国的推广过程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准则在推广中被遗漏了。

  就全球而言,现在的状况是,我们有严谨的准则,但同时也在金融危机中麻烦缠身,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这些准则本身有问题,而是企业选择对它们视而不见。这是监管体系的巨大失误,是管理者的错误。OECD成员国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现在,我们要做的除了不断改进这些准则,更重要的是要确认它们是否被真正实施了,以避免再一次的经济危机。

  《商务周刊》:您有非常丰富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那么您能否给在对外投资中遇到管理风险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葛利亚:对于一个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来说,领导者有责任了解当地的市场、法规框架、监管机制是否适合企业的运营,比如当地的市场价格、原材料的供给、劳动力水平和融资形式,同时还要明确当地的法律法规是否对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如果某一国的企业在中国享受了优惠待遇,那么当中国企业在那一国进行投资时,也应享受同等的对待。也就是说,企业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中国投资者。

  当然,有一个例外。是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或者主权基金对外投资的,这个课题在OECD成员国间也在被广泛讨论着。我们的立场非常简单,不管资本的拥有权和由来是哪里,我们更关注商业行为本身,看你是否像普通的企业那样正常的管理和运作,在交易时是否对交易对象一视同仁,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