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价格也是宏观经济的风向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7:45  红网-潇湘晨报

  □本报评论员 周东飞

  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名著《国富论》中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论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宏观经济的神奇调节作用。其实,在市场经济的诸要素中,真正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首先是价格,灵敏的价格机制成就了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

  到了凯恩斯时代,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成为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者。政府之手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否认价格的作用,相反是将价格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价格作为经济调节的工具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价格被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风向标,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就是价格走势的相关数据。政府何时作为,以及如何作为,往往取决于价格等一系列核心指标。

  按照“在商言商”的经济理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价格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看法。对于商人而言,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商品价格越高越好,因为这样会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但是对于消费者群体而言,他们更希望消费品价格越低越好,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物价越低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幸福”的能力越强。这样一来,对于价格的评价就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其实,就像人的血压一样,过高的血压是一种疾病,过低的血压同样是不健康的体征。价格既非越高越好,也非越低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区间。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措施确保物价运行于一个合理的区间。

  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价格指数是CPI,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过高的CPI增速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可能,而过低的CPI又可能意味着通货紧缩的风险。因此,判断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离不开对CPI的观察和分析,而宏观调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价格指数的变动。2008年一年中,中国的宏观调控方向因应时局发生了重大转变。上半年的调控方向是紧缩,下半年之后逐渐转变为扩张。调控的依据和转变的依据都离不开价格因素,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速双双急剧走高,到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GDP和CPI增速又双双回落。价格的风向标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泰国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他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料的要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决不可掉以轻心。这样的判断既给人以信心,又给人以紧迫感。在全力以赴保增长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高度重视价格的走势,注意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在保增长的同时保证物价的稳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