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债暂难对投资者胃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20:11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素平)家住梓园路附近的彭阿姨是个老股民,听记者说这两天有地方债要发行,她对此直摇头:“莫港地方债,利率高一些的国债也激不起我的兴趣,主要是资金不容易变现,今年的股市适合做短线,买了债,资金好长时间都动不得。”彭阿姨的想法代表了许多投资者对地方债的态度。

  本周和下周,河南、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的地方债将“批量”发行(详见附表),对投资者来说,是否值得投资呢?专家称,收益率不高是其软肋,地方债更适合稳健型客户持有。

  收益率不高遇冷脸

  上周,首只地方债“新疆地方债”上市第一天,就遭遇了仅成交1564手的尴尬局面,足以说明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地方债的利率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本报“赢行家”投资理财专家团成员、招商银行长沙分行高级理财经理熊伟表示,由于发行量大,地方债收益并不可观,比较适合不能或不愿承担过高风险的稳健型客户,也是激进型客户在考虑资产组合时,进行稳健型投资产品配置的一个选择。而对于更多执著于收益的投资群体,收益率不高让地方债的投资前景变得有些黯淡。

  银行谨慎介入

  由于地方债期限均为3年,比照市面上其他投资品种,流动性较差,对于偏好于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地方债难以受欢迎。

  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认为,如果已发地方债的运行状况较好,投资者表现出对地方债的明显偏好,将刺激更多人对地方债的投资热情。

  而银行和基金对于地方债的态度仍显谨慎。目前银行尚未大规模推行投资于地方债的理财产品,这说明银行仍在进一步考察地方债的市场。业内人士称,除非地方债未来具备了发行量大、流动性好且收益高于国债的特点,在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情况下,银行、保险和基金才会放心地购买并设计相应理财产品。

  或将成理财产品配置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新疆地方债1.61%的利率,将于今天结束发行的河南地方债利率略有上浮,为1.63%,而四川即将发行的90亿元规模的地方债利率确定为1.65%。

  张星认为,不同地方债的发行利率存在几个基点的差值,一方面说明了市场资金的供需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地方政府信用存在差异。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预计将发行的其他多期地方债利率也不会“整齐划一”。他认为,地方债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可配置品种,将不排除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出现的可能。

  2000亿元规模的地方债开闸,并不足以填补地方建设中的资金缺口,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联合银行或信托公司,募集普通投资者资金进行融资的方式仍有较大可能被采纳。相比之下,有过成功运作经验的集合委贷产品可能更具吸引力。

  2009年4月份上半月部分省区市政府债券发行计划表

  地方政府债券名称       招 标 日 期          计划发行额   票面利率

  河南省(一期)          4月3日(周五)          50亿元          1.63%

  四川省(一期)          4月7日(周二)          90亿元         1.65%

  重庆市                4月10日(周五)         58亿元         待定

  辽宁省(一期)          4月13日(周一)         30亿元         待定

  天津市                4月13日(周一)         26亿元         待定

  山东省(一期)          4月15日(周三)         30亿元         待定

  相关新闻

  新疆地方债上市即破发

  新疆债是今年我国财政部代理发行的首只地方政府债,也是首只上市交易的地方债。发行量为30亿元,期限为3年,在3月27日通过公开招标系统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发行,当时确定的中标利率为1.61%。上周五该期债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同时上市流通。

  上市首日,新疆债交投较为活跃,但成交价格跌破面值。万得资讯系统显示,上周五银行间市场共成交11笔地方政府债券,成交量为8.37亿元,上市即跌破100元的面值,成交价格最高至99.95元,最低至99.9376元,对应参考收益率分别为1.6272%和1.6375%。而交易所市场仅成交156.4万元,最高成交价在100.03元,后跌至99.96元。

  分析人士指出,新疆债上市跌破面值与目前整体市场氛围有关。一般而言,新债上市初期换手率会相对较高,交投较为活跃,但以后会慢慢冷却。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新品种,地方债上市后也将会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此外,地方债的准政府信用使得其发行利率与国债基本持平,溢价空间的缩小也抑制了投资热情。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