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寒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受到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是外部环境逼迫的结果。金融危机的恶化,已经让原本乐观的人们也开始冷静下来,国家经济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即便受到种种不公待遇,它们仍然创造了60%的GDP,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主导了60%的出口,贡献了60%的税收。有学者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每一单位投入,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是大型企业的8?10倍,创造的GDP是大型企业的4?6倍。
应对金融危机,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失业。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旦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停产或倒闭,将使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相反,如果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中国经济早日实现复苏。
许多人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容易夭折,主要是融资难。融资难被视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出的药方也是“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问题是,既然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更有活力,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银行,为何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倾斜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造成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小企业面临不公平对待(其中包含因国有企业垄断带来的巨大不公),使中小企业不仅无缘通过自己累积的经验和自身的力量脱颖而出,其生存空间还被国有企业压缩。因此,中小企业的淘汰率更高,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它。
显然,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表面原因,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才是根本原因。可以想见,如果对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不作任何调整,那么,还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出现倒闭。
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是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最强大力量,必须全方位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其一,应该严格遏制、消除垄断,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嫌贫爱富”的银行也会从躲避中小企业转变为偏爱中小企业,使银行贷款具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丰厚的回报。政府当务之急是尽快打破垄断,给中小企业以国民待遇,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阻止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
其二,应该对中小企业降税并采取严厉措施,抑制乱收费。
其三,全力支持中小企业搞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在美国,中小企业始终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创新求存的动力也大,同时其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美国制定的《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等法律,都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我国也应仿效这一做法。
其四,应该在诸如政府采购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中国政府的采购规模在2007年时就突破了4000亿元,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美国以法律的形式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如《美国产品购买法》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其报价不超过外国公司报价的12%,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我国许多地方的政府采购,往往要求必须是大企业,有时还要求必须是外国大企业的产品,刻意排斥中小企业。
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必然依靠中小企业。要想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必须给中小企业国民待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