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保平
本周开始,内地将陆续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金融数据,从中可以推敲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会否进一步放松,及是否需要推出另一轮刺激经济措施。
今年3月全国制造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2.4,是自去年12月开始连续四个月逐月回升,3月的数字更升至收缩与扩张临界点的50以上,金融市场认为这反映中国的刺激措施初见成效,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开始发挥作用,制造业总体出现回升趋势。
但是,如果跟其他数据比较,内地经济是否已确认“冬去春来”仍有疑问。其中一项指标是发电量,3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同比下跌了2%左右,3月全月发电量则同比下跌0.7%,是经过短暂回升之后再次回落。
对经济见底回升的不利数据还有水泥行业,数据显示全中国有14个地区的水泥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可见刺激措施仍未转化成为推动需求的力量,这些与基础建设息息相关的产品仍然未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
第一季度的表现,将会是政府是否推出新一轮刺激经济方案的重要依据。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曾表示,中国政府可随时出台新的刺激计划,言下之意,是如果今年初提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方案成绩如未理想,政府会随时出手,阻止经济下滑。
4万亿的投资项目要到第二季才全面动工,其成效并不能在现阶段就显现,所以部分分析员指中国会很快出台另一套规模达8万亿甚至1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刺激方案——但机会不大。
虽然不会增加政府投资,但在货币政策上央行仍然行有余力——据建设银行上周发表的报告指出,纵使中国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价格在第二季开始可能上调,但CPI的增幅至第三季仍然会出现负数,通缩挥之不去,令央行有下调利率的空间,以刺激私营部门投资。
据内地银行业界指出,无论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如何,目前都已具备减息条件,一方面银行系统内外的流动性差异大,系统外的利率仍然较高,出于理顺货币市场利率的需要,央行也应该减息。
以目前的利率计,内地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为九厘八,以2月份的CPI计算,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为三厘八五,前者压抑了企业的投资意欲,后者则不利居民的消费意愿,内地金融界因此不断“敦促”央行应继续减息。
事实上,欧洲央行早前把主导利率从二厘降至一厘五,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英伦银行也把基准利率从一厘降至零点五厘,创下英伦银行建立300多年来的最低利率记录,至于美国联储局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为零点二五厘,实际上已进入零利率时期,中国对减息无须再犹豫,因为外围利率纷纷“趋零”,息差套利的因素已不在考虑之列,降息与否是反映中国政府是否有加大力度刺激经济的决心而已。
自3月开始A股不断涨升,有评论认为是股市走在经济前头,即预示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的先兆。由于政府对调控经济向来得心应手,不能低估中国在年中开始复苏的说法,但如果要以数据加以说明佐证,目前仍然未有足够具说服力的复苏证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