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余力 发自北京
●超级货币,是一个理论和政治上都很完美的方案
●中国提出这个问题很合适,不提出来反而很奇怪
●议题的实质是老大退位,美元退位,放弃特权
●火才烧到脖子,还没到眉毛
●如果合作无法解决,将出现对抗的解决方式,那就是金融冷战
以主管金融的副总理和央行行长发表文章的形式,中国清晰而响亮地提出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抗议,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在随后的G20峰会中得到回应,9月份的下一次峰会将对此进行讨论。
这幅罕见图像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实力对比的变迁,和一个大国国家战略的重新调整。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两位潜心研究金融数十年,并曾长期在国内外金融业任职的学者:
肖耿,清华-布鲁金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职世界银行、香港证监会,2008年专门为上海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华而诚,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任职二十余年。
没有经济学家会不同意中国的议题
南方周末:关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国最近罕见地连续在国际上发出声音,您如何看待?
肖耿:从总理温家宝的担心,到周小川和王岐山的文章,可以看到中国非常担忧。
中国提出了一个全世界遇到的问题,核心就是如果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因为美国采取通胀策略而贬值,像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债权国的外汇储备可能遭遇损失。
事实上,通胀不可避免。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人为的恐慌导致资产价格瞬间缩水,突然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债务,全世界都需要通过将来稳定的通胀——比如每年通胀5%——来消化,使其不至于成为一个巨大的黑洞。
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债务只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是资源的重新分配。财富分配是一个政治问题,资源配置是经济效率问题,不能因为财富分配来打乱经济配置效率的逻辑,不能将资本的价格——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变量——扭曲了,那就全世界要大乱了。
因此,通胀不能影响将来的资源分配。比如美国不能让别人买国债,然后将来又贬值,那就成了骗人。
这就是说,美国应该承诺不管如何通胀,实际利率要是正的,也就是承诺其他国家持有的外储不会贬值,这样通胀就不会失控,世界才不会失去对美国的信心。
华而诚:几乎所有国家,如果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都会带来通货膨胀、外贸逆差、外汇储备减少,最终出现外汇储备短缺,随之本币大幅贬值,产生经济危机,这时,不得不接受IMF的援助与“惩罚”。这使得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得不受到国际收支的约束而谨慎为之。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无止境的以低成本(利率)发行美元债券向全球借钱,同时满足了债权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因而不受这个约束。
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容易滥用美元的“特权”地位,过度透支、过度消费。全球经济正面临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就是缘于美国金融机构以过高的金融杠杆来满足过度消费。因此,当前以美元为中心国际储备货币体制存有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倾向。
目前,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国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又高筑债台。这样做意味着美国为达到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而把日后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风险置之脑后,这将再度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直接冲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储备体制。同时,依赖美国持续发债来满足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最终也将导致美元贬值,终结当前的体制。
在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的此时,周小川提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议题,逻辑上完全成立,很少有经济学家会不同意问题之所在,IMF总裁也说,“这是一个合适(legitimate)的问题”。尤其是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表达对美元资产安全的关心,虽然短期内不能看到解决的方案,但提醒一下美国应把宏观经济管理好,总可以罢?
超级货币,一个理论上完美的方案
南方周末: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是一个怎样的方案?它的实质是什么?
肖耿:目前看不到有其他货币可以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而从中国的表现来看,目前也看不到抛出美元的意图,短期内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难以撼动。
因此,问题只是将来怎么办。
周小川提出的,不能说是方案,只是思路。他所提的特别提款权(SDR),本质上就像是跟黄金挂钩一样的道理,原理就是通过一个参照系,将各国货币放在一起。
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个解决思路是一个理论和政治上都非常理想的目标,但问题就是交易成本太高了使得做成这个机制非常困难——需要一百多个国家都同意,其中要是有人反对,特别是如果美国反对,就无法做到。
过去40年,IMF都有这个机制,都可以启用SDR,但为什么不用?就是因为障碍太大。
华而诚:我在IMF和世界银行“助纣为虐”二十多年,清楚看到美元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为了支付越战的军费,美国不顾通货膨胀的后果,大举印钞,1973年美元不得不和黄金脱钩;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多年实行低利率,迫使人民币2005年和美元脱钩,否则中国就得忍受从美国输入的通胀。这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
议题的实质就是要老大退位,美元退位,“放弃你的特权”。这和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时不一样,那时是美元取代英镑,取代别人容易,自己退位太难。
火烧到了脖子,但还没到眉毛
南方周末: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新调整漫长而艰难,它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G20峰会是否能推动这一调整?
华而诚:无论是用SDR,还是别的什么其他货币来替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需要很远的过程。现在,第一步已经走出了——这个议题在认识上有了共识,第二步是要达成政治上的共识。这在短期内不容易做到。
美国一直不认错,财长盖特纳最近还说,他们执行的是强美元政策。美国财长从来都是这么说的——只有当年康纳利不小心泄露了天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肖耿:如果从月球上看地球,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地球还是那个地球,真实世界里什么都没变,只是财富莫名其妙地缩水了。
从月球上看地球,除了气候变化是个大问题,金融危机、美元,都是小问题,目前的知识、经验和制度是可以解决的。
现在最需要大家跳出自己的利益,相互理解,找到共同的信心和实际的办法来解决信心、全球三角债和将来的泡沫问题。
现在最需要克服的是政治上的障碍。每一项政策都牵扯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政治格局的变化,我们以前的思维方式是冷战期间形成的零和思维,彼此防范。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做一些让步、牺牲和承担一些风险。
如果相互合作的方式解决不了,将会出现以对抗的方式,也就是金融冷战。
如果中国真不放心,就不买了,如果中国不买,那一定是一个相互毁灭性的结果,跟以前的核冷战一样。如果其他国家都抛售美元,就相当于大家挤提汇丰银行。现在的货币信用体制将全部垮掉,整个世界陷于崩溃。
若是危机到那么严重,谈判一定会真正开始。现在火才只烧到了脖子,没烧到眉毛。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尽快达成协议,我一直建议美国、中国、日本三个主要经济体先进行谈判,达成协议。
美元退位,时之必然
南方周末:在这个秩序调整的过程中,现在世界处于怎样的阶段?以国力为基础的秩序调整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将怎样变迁?
肖耿:混乱的经济秩序亟待一个全球化的解决方案,全球回到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召开之前的状况。但形势更为严峻。
那时候有一个强国就是美国,很勇敢地出来说我跟黄金挂钩,我负责任,然后世界太平。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有那么强大的实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又负不起这个全球货币参照物的责任——我们这么小的GDP,这么少的黄金,没这个能力。
因此,我觉得将来的方向是一个储备货币体系,而非美元是单一的储备货币。
斯蒂格利茨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说,人民币不能成为储备货币,因为中国是贸易剩余,不是人家借钱给我们。
我并不同意这一点。这是从整体上看的,但实际上,中国对某些国家是赤字对某些国家有盈余,中国的净储备可能持有美元,但其他国家也可以持有人民币,比如周边国家持有人民币,中国持有美元。
对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必然延续的过程。中国现在实体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但金融业依旧很落后,在这次危机中就会发现很吃亏:你的金融体系不行,货币不可兑换,成为不了储备货币,不得不都靠美国。
这会促使中国下定决心,将金融业的改革和崛起作为国家策略。定上海为金融中心,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金融战略调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质性步骤。这个国策一定下来,就是几十年上百年的方向。
华而诚:国际金融秩序调整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我不觉得没有希望。
现在和60年前的格局很不一样了,那时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已经超过半壁江山,而且份额还在增长,这是很清楚的趋势。美元的主宰地位被取代,对大家都好。
类似中国这样的提议不会销声匿迹,只会越来越多。虽然短时间不会有效果,但对美国还是会产生一些约束力。联合国已经成立了一个18人的专门委员会,斯蒂格利茨担任主席,研究这个问题,5月份他们将出具一个正式报告。
货币问题有市场的压力。形势比人强,美国最终还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全球经济权力的变化,国际货币储备体制会朝着美元退位的方向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