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间夹缝中的G2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程实  

  也许,第十一届G20峰会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其身处时间夹缝中的有趣地位。

  在“展望”的日子里,虽然表面上市场似乎对G20结出硕果寄予厚望,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不太相信伦敦会变成65年前名留千古的那个布雷顿森林。在未来某个“回忆”的日子里,我们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想起这个愚人节之后的G20呢?而笔者以为,也许未来,很多人会重新审视此次G20所特有的历史意义。

  一些人迫不及待地提前抛出了“一纸空谈”的判词。诚然,三个半小时的会议,很可能只会在关注避税天堂,以及协调监管等不痛不痒的非核心问题上达成可付诸实施的行动策略,并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新能源战略和加强全球政策协作等立足长远的务虚领域趋向一致。

  但在笔者看来,观察和思考本次G20的可能收获,站在历史的角度,或会更易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

  从历史视角审视此次G20,必须承认,在政策协作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方面达成统一和具有革新意义的“宏伟行动纲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将2008年11月的前一次G20会议与2009年4月的这一次G20会议连线,时间序列上的前向趋势变化已经决定了本次G20难以实现突破的命运。

  以本次G20为中间点,时间序列上的前向趋势包含以下两重要素:

  其一,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正在悄然下降。一个不易察觉的现象是,欧美信贷紧缩的发展趋势已有所好转,虽然美联储公布的贷款意愿调查并没有太明显的改观,但也没有更揪心的恶化,而货币市场利差这一对危机演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甚至有了可观的下降,三月期美元TED利差已从雷曼事件后300到400个基点的惊人高位降至目前的100个基点左右,接近危机升级前的水平;此外,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也有所缓解,VIX指标从雷曼事件后最高的80.86点降至目前的40点左右。而在此期间,正当各企业2008年惨淡财报放出,欧美股指急跌,2008年第四季度难看的经济增长指标公布,以及近期英国、日本和美国超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放出,所以前述好转表现更值得市场欣慰。但需要指出的是,系统性风险的阶段性缓和,也让G20达成重大可行改革意向的短期迫切性有所下降,相比2008年11月危机升级后的会议,本次G20会议“势穷思变”的欲望似乎并不强烈。

  其二,结构要素变化正在加大矛盾。一方面,就发达经济体而言,经济周期错配导致其内部矛盾加剧。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近来突然呈现出阶段性企稳迹象,2009年2月4.7%的新房销售环比增长率和22.2%的住房开工环比增长率,暗示了房市触底的些许迹象,同期耐用品订单3.4%的环比增长率也一改此前颓势,而奥巴马、盖特纳和伯南克扩大财政支出、超常规宽松货币的新近政策导向也让市场对未来产生了希望。

  相比之下,近来欧元区-3.4%的工业新订单环比增长率和持续下降的消费信心指数、经济信心指数和工业信心指数则尽显颓势。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美欧的经济政策协作甚至是更高层次的整体策略协调缺乏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就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而言,经济对比的转变导致固有矛盾进一步恶化。近来受全球经济衰退的滞后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本身的经济、金融脆弱性有所凸显,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不断同步下调世界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预期,“脱钩论”失去了市场,而东欧新兴市场经济体甚至出现了局部危机突然恶化、主权风险大幅上升的现象。在危机影响日趋扩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要求变革国际经济、金融现有秩序,解决长期结构失衡的欲望不断上升,但新兴市场经济体基本面的整体恶化又导致其话语影响力难以显著提升,如此尴尬使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加难以形成有效共识。

  概而言之,以本次G20为中间点,前向时间序列上金融危机演化的短暂歇息、全球经济短期趋势的结构错配,不仅让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变革的迫切性下降,更给了美国以保持相对强势的底气和信心,这使得G20难以真正诞生具有重大实质性转折意义的决策。

  但时间可能会改变短期的趋势。从后向时间序列看,金融危机的可能恶化和美国经济的可能反复,将回过头来凸显本次G20的历史意义,也许它没有诞生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变革”,但它正式将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提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面前,并为未来真正付诸实践埋下伏笔。

  从后向趋势审视,可能的变化在于:

  其一,金融危机很可能再度恶化。从全局看,2008年9月金融危机恶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中,而世界经济大幅衰退的金融抑制效应还未完全得到反馈;从局部看,金融危机让部分脆弱的“点”暴露出来,如果点到点的风险扩散无法得到抑制,进而导致新的危机震中出现,金融危机就可能在“面”上出现所谓的二次升级。目前来看,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在东欧范围内的扩散恐难得到有效抑制,由于欧洲经济对内部贸易的依赖较高,而西欧金融机构在东欧地区的信贷头寸又相对较大,且利用彭博系统多重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欧洲公司债和企业债的风险依旧不容忽视。而欧洲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进程可能也滞后于美国,因此不排除欧洲危机于未来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升级的可能性。

  此外,类似金融领域雷曼事件的非审慎政策应对导致危机升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深陷危机的通用等汽车公司如果由于“清算主义”的再次抬头而缺乏有效救助,很可能变成实体经济领域的第二个“雷曼”,引发市场恐慌和大幅动荡。如果金融危机的未来发展朝向二次升级的不利方向演化,那么此番G20峰会中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一系列旨在解决长期失衡问题的诉求,将凸显出未雨绸缪的深远意义。

  其二,美国经济止跌的短期幻象可能会骤然破碎。最近新房销售、房屋开工、按揭申请和耐用品订单等数据的好转很难说就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前兆,从较长序列的变化特点看,这些环比数据长期以来一直呈现出明显的高幅震荡态势,也许这些新变化仅是包含趋势内涵较少的、随机扰动的白噪声。而从长期视角看,奥巴马新政和伯南克超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仅是增加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提升了美国经济复苏的短期信心,其实质影响还未显现,盲目笃信现有政策框架的官方预估效果和奥巴马经济团队信誓旦旦的承诺多少有失审慎。

  此外,从美国经济增长的市场预期和数据公布的时点看,2009年4月底公布的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初值,可能将较前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而那个时点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才会真正从数据角度超过大萧条以来的历次危机。如果未来主要经济数据持续走弱,或是模糊的奥巴马新政的滞后效果显现大幅低于市场的期望,当下美国经济止跌的短期幻象就将骤然破碎。而美国政要也许才会真正反思,在此番G20期间看到新兴市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议的瞬间,其不假思索地予以否定也许是过于自信而失之武断了。

  (作者为金融学博士,宏观分析师)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