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本报记者 杨立群 见习记者 洪俊杰
距4月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议召开尚有时日,欧洲各地示威者却已开始提前“热身”。数万名示威者28日走上峰会举办地、英国首都伦敦街头,宣告为期一周的大游行拉开序幕。据悉,工会成员、环保主义者、反战主义者、慈善组织成员是游行队伍的主力,而“要求提供工作机会、倡导公平的经济秩序、呼吁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是当天游行人群的三大诉求。輯TD>
为应对金融危机,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聚首华盛顿,4月2日,他们又将移师伦敦“论剑”。G20伦敦金融峰会承载了许多期待。那么,从G20华盛顿峰会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哪些变化?各方的立场有哪些分化组合?这些因素又会给伦敦峰会打上怎样的烙印?
经济形势严峻
从华盛顿到伦敦,仅仅4个多月,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完全不同。
华盛顿峰会的目的是为应对因华尔街动荡而起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问题越滚越大拖累了金融体系,去年9月,美国前五大投行倒下三家,剩下的高盛和大摩不得不选择转型,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亦滑向破产边缘……
而当前,危机已经从美国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世界实体经济也已受到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龙头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依然没有起色,而受创者名单也已经越来越长: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经济困难加剧,尤其是一些中东欧国家经济已岌岌可危;日本经济大幅坠落;新兴国家面临着衰退的风险;资源类国家也出现了问题……与此同时,汽车业、电子业、能源业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震源”的金融业危机仍未见底,坏账和惜贷问题困扰世界,投资与消费需求不足,保护主义有增无减,社会问题也在逐渐升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面临60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今年将负增长2.6%,欧元区负增长3.2%……
“与华盛顿峰会时的金融危机不同,目前是金融危机发展到经济危机,甚至是向政治、社会、发展危机演变的互动性危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可以说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深渊中,伦敦峰会面临的问题也更严峻。”
各方和而不同
形势左右立场。面对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虽然G20并不是完全各走各路,在一些问题上,大家达成了共识,但鉴于各国自身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或者说是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在一些关键问题的立场上,分歧显而易见。
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依然存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冰说:“各国之间的分歧明朗化了。”相对于美、日提出的扩大刺激规模的“救命”猛药,欧洲倡导的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更倾向于用来“调理”。因为后者的福利体系、公共投入本来就比美国庞大,同时,美国可以搞赤字向其他国家销售,而欧洲各国则不能这样做。
但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峰会时欧洲国家更关心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体系,在伦敦峰会上其立场可能有微妙变化。华盛顿峰会是危机泛滥之初,但随着危机的扩散和深化,欧洲也深受其害,并希望提出近期内可行的具体措施,比如今后应对所有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及私人投资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督或管理等。“上次法国提出要追究危机的根源,要改革,这次可能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了”,陈凤英说。
从华盛顿到伦敦,本来经济形势尚好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也在显现,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能会提出一些原则,比如呼吁反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提升自身在多边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寻求发达国家更多的经济援助等。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金砖四国”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应进行改革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扩大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这样的呼声确实是大势所趋,但是毕竟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由西方控盘,改革恐怕还是要有个渐进的过程。
妥协势在必行
短短一天的会期和各方利益诉求的差距,似乎让人对G20伦敦峰会的结果乐观不起来。但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严峻的形势将有利于各方达成协议和妥协,并拿出一些实质性的救市措施。
其实,不久前的G20财长会议已经给出信息,虽然各方当时争论激烈,但是最终仍然达成了兼顾各方立场的协议。陈凤英说:“形势紧迫,人们必须妥协。”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也说:“目前,共同应对这场‘百年未见’的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化不死,世界经济合作就会继续下去。”
与此同时,伴随着各国政府陆续出台的救市措施,危机恶化程度已有所减缓。进入3月以来,一些金融企业发布的盈利预测已给全球金融市场传递了一些积极信号。这让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将会在今年年底前复苏,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复苏最晚可能会在2010年实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