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报评论员王义伟
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恢复五一长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地方已经先行一步,制定并公布了相关方案,使五一假期变相成为一个黄金周。虽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但是相关讨论和争论并没有停息。
迄今为止,关于是否恢复五一长假,相关各方大多是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经济角度出发,从拉动内需角度出发进行讨论的。
我们认为,这样一个讨论的角度,是不准确的。
首先,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有非常复杂的因素;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需要有长效作用的治本的方法,五一长假以及各地纷纷出台的各种旅游促销措施,只是起到短期增加消费的目的,不能治本;其次,休假的关键在于一个“休”字,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在工作之余,能够有相对宽裕的时间放松心情、休养身心,能够有多一点的时间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与是否花钱、花多少钱,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此,是否恢复五一长假,应该从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休养身心这个角度,从民生的角度,而不是从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证。
此次国务院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将部分传统节日增列为法定节假日,丰富了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假福利。新办法实施一年多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休假休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肯定”。
国务院的通知没有提到金融危机,也没有提到拉动内需,通知强调的,是“休假”、“休闲”、“福利”、“文化”等重点。由此可见,国务院也是从民生角度,而不是从经济、从拉动内需的角度来评判休假安排的利弊得失的。
从民生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五一长假和其他长假确实有值得反思和探讨的地方。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关方面尤其是与旅游有关的机构,借助五一长假以及其他节假日,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力推销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使得本来应该以休闲、休养、亲情为主的长假,变成了一场全民旅游行动。其结果,就是国内所有著名的景点人满为患,运输系统不堪重负,游客疲惫不堪,本来应该休整之后精神饱满投入工作的上班族,反而是精疲力竭地回到工作岗位。
这样的长假,确实需要改进,改进的不是休假时间的长短,而是休假的方式。
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不论五一长假今后是否恢复,相关部门、相关地方政府在作假期安排时,应突出“休”这个概念,让人民群众以放松的心情、轻松的方式休假。
第二,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让广大群众逐渐养成正确、健康的休假习惯,养成理性的节假日消费习惯。
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