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财经观察:保八寄予希望 改革创新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0:13  新浪财经

  2009年的全球经济像一场场话剧,各国轮流登场,但结局总是悲剧多于喜剧。其中我们最喜欢看的一场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虽然,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没有出炉,但相对于其他各国深陷衰退的经济来说,中国政府提出的8%的增长率仍然让世界侧目。

  中国经济是否可以成功实现8%的增长,是否真的可以在全球经济衰退中率先走出泥潭,成为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与会人士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学者纷纷对中国经济今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寄予良好预期,但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各界对保8寄予良好预期

  虽然世界银行近日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至负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调低至负的0.5%至1.0%。但汇丰集团主席葛霖仍然坚定地表示,中国或许是唯一能在2009年经济增速达到8%的经济体。

  他的判断得到了同时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的赞同。他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欧美发达经济体处于漩涡中心,中国经济虽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只要应对得当,完全有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

  的确,近期中国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为全球金融危机寒冬带来丝丝暖意。今年前两个月,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6.5%的同比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人民币贷款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4月高增,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全国发电量也出现了回升。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指出,2008年达到8%的增长很有可能的。在政府积极应对调整下,提前进入经济调整周期的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此轮周期。 

  实现8%增长困难重重

  然而乐观的预期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实现将会一帆风顺。外需仍然疲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与之相呼应,央行本月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在2008年第一季度起逐级下降的基础上,比上季度下降5.1个百分点,反映国民经济基础的企业经营依然不容乐观。 

  保8的背后挑战重重。与会的各界人士也充分意识到了这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强调,当前主要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市场驱动,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扩张,短期经济回升将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逐年减弱而再次发生波动。

  美国哈佛大学德怀特-珀金斯也称说,刺激计划中投资不仅应解决暂时的问题,还应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发展。 “如果使用率并不高,是否要大规模新建机场?如果将简易公路扩建为双车道公路就可以满足需求,是否还要扩建为四车道公路?”珀金斯提醒说,日本曾通过大量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浪费型建设,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应避免重复日本的错误。

  中国应加快改革创新应对危机

  针对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会的各界人士也在积极探寻解决之道。

  樊纲认为,现在我们在这样的危机下,中国需要思考更多的其实已经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长期的问题了。包括如何解决中国50%左右的储蓄率,百分之三十几的居民消费率这样长期的问题,中国现在特别需要一个长期的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即使在危机的时候也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改革,包括开放,包括态度,使得在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能够继续持续的增长,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则强调,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在技术、结构、体制的变化却不尽如人意。“中国不可能容纳上亿劳动力做外向型生产。更平衡的发展要求在就业、创业制度方面,进行深入、实质性的改革。” 

  “改革创新将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此轮调整周期的重要动力”。张玉台说,今年我国将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这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破解保增长的难题,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雪婷)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