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指标数据应与民众感受接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9:37  深圳商报

  本报评论员 胡 蓉

  明明是灰霾天,但监测部门仍然公布空气为优良。为什么监测指标和老百姓的体会相差这么远?两会期间,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官员这样解释:由于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一些指标没有包含在监测体系之内,导致公布的空气优良状况不等于老百姓感觉到的蓝天白云。环保部正在研究改变现有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从而使监测到的指标和人民群众的感官指标尽可能地一致。”

  其实,与民众感受“脱节”的指标数据并非只此一例,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统计数据也常被指和百姓体会相距甚远。这类统计数据都来源于对百姓生活支出和收入的抽样调查,为何结果却和民众感受有距离?应该说,统计内容的权重不同,会导致结果出现差异。比如,公众对CPI指数最大的质疑就是统计内容不含房价。人们的“居住”支出在上涨,而CPI统计却对此“视而不见”,自然会使结果与民生体会有异;样本选择不全面和数据分析不精细,也会让统计数据和民众感觉“不搭调”。比如,在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调查中,民营和个体等企业人员并没有统计在内,而这些人的工资恰恰比较低;高管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资相差甚远,却未进行分类处理,这样“一锅烩”自然会拉高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也就远离了他们的真实体会。

  看上去,这些问题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只需完善调查方法和手段就行了。其实不然,表面上的技术问题,实质上是观念问题。调查者如果不看重民生感受,就不会去做技术改进。面对把房价纳入CPI统计范畴的呼吁,相关部门官员表示:“任何国家都不会把房子作为一种商品,我们是这么做的,国外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各国CPI构成要素的分类和权重,都要考虑各自的国情。比如,美国的CPI构成中,“交通运输”所占权重为16.9%,比“食品和饮料”15.4%的权重还要高。美国被喻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居民在“行”上的开销特别大,因而CPI权重设计也反映了这个特点。而“消费性居住购房”是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由于城市化加速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尚不健全,大多数居民都要买房解决需求问题,导致买房成为消费中最大的支出。CPI指数对这一特殊国情的漠视,也就是对民众感受的漠视。高房价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CPI无法如实反映,又怎能担当政府的决策依据。

  与民生感受脱节的统计数据,要么被百姓当作笑话看,要么被当作“忽悠”,损伤的都是政府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失真的统计数据就像天空中的灰霾,会干扰政府对社会民生的能见度和感受度,又怎能帮助政府为民生谋福利?统计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与国际接轨,而是要贴近现实发现问题反映民生,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现在,环保部正在修订“与人民群众的感官指标尽可能一致”的空气质量体系。其他统计数据,何时与民生感受贴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