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玉航: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松动利好全球

  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瑞士政府近日宣布,决定接受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第26条有关提供税收行政协助的规定,从而根据其他国家“合理、具体”的要求逐案交换银行信息。此前,瑞士以维护银行保密制度为由一直拒绝采用这一范本标准。范本规定,银行信息需透明并可交换,即使没有任何刑事调查,也可获取税收所需银行信息;银行向外国税务部门的调查开放。

  此次银行保密制度松动,是瑞士政府在国际压力下作出的让步,是“丢卒保车”的策略,目的是避免被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产生于1713年,已沿用了近3个世纪。75年前,瑞士银行保密法开始施行,正是这项严格保护客户隐私的法律,使瑞士的银行得以吸收各地的巨额资产,一举成为世界上吸收离岸财富最多的国家。类似瑞士这种典型的国际避税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见雏形。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为全世界金融“黑洞”提供庇护的经济制度在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英属维尔京群岛等43个国家和地区逐步繁荣壮大起来,形成所谓的“避税天堂”。

  银行大搞金融保密,对国际金融市场、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总体是不利的,危害性明显。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助富人逃避纳税;二是不问来源配合冼钱;三是疯狂吸纳全球金融资产。出于保密的原因,问题资金或贪赃枉法的官员往往会选择瑞士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造成了世界银行的不公平竞争格局。尽管其它地区也存在金融系统的保密问题,但由于其保密程度远非瑞士可比,规模和吸引力就差得太远。统计显示,在全球避税天堂里至今还沉睡着1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相当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50%的国际贸易活动通过避税地进行中转,后者对这些贸易完全开放。同时,国际避税地拥有4000家银行,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公司以及200万家“基地公司”。

  针对上述问题,长久以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都因瑞士吸纳本国避税客户而对瑞士银行保密法提出过严厉批评,甚至呼吁把瑞士列入“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黑名单,但一直难以找到对付瑞士的切实办法。德国早在去年2月就已针对列支敦士登掀起“查账风暴”,查出流失税收10亿欧元。英国皇家税收和海关当局也已列出3万人的“黑名单”。 在强迫国内银行申报其客户的离岸账户后,爱尔兰政府目前已收回了10亿欧元资金。这一简单的措施能帮助政府追回大量资金,也正在被法国所效仿。

  而市场分析认为美国如果出台一项关于禁止利用税收天堂避税的新法案,或许将从根本上动摇避税天堂的根基。此次保密制度的松动也是在很大层面为避免成“避税天堂”恶名,以至成为未来各国众矢之的的无奈之举,但这一松动如果能够在包括瑞银在内的其它类似国家得到真正落实,那么这对于全世界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将是有利的,这有利于打击贪官洗钱、富人逃税和全球金融资产的合理流动。

  总体来看,此次瑞士银行松动保密制度是迫于国际社会压力的无奈之举,但其却使得300年来保密制度的坚冰开始融化,在金融危机爆发影响和世界主要国家对洗钱、逃税和不公平吸纳金融资产的反对声中,这种保密制度虽然不能立刻完全改变,但作为最为重要的代表性银行的态度变化松动,说明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或完善,加上世界主要国家的反对,或许使这一情况将有质的改变,那么这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金融秩序的健康运行将是有利的。

  (作者为九鼎德盛首席证券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