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善文:经济增长的接力赛起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21:48  《新财富》

  最近的数据发展使人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的担心更趋严重,令人感到鼓舞的变化是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的取向,并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方面都采取了大胆和坚决有力的措施,假以时日,这些措施应当会逐步收效。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评估中国经济在2009年以后的前景呢?

  中国的出口正在承受着三个方面的压力,包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美国住户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以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衰退局面等,其中至少前两项因素的影响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考虑到目前的内外情况,看起来不可避免的局面是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以历史来猜测,2009年中国的实际出口增长率很可能进入负值区间,例如-10%左右。更复杂的因素在于,目前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比以往要深许多。

  中国的私人部门投资目前至少承受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房地产市场冻结对许多相关行业的影响;二是大宗商品价格2008年7月以来的暴跌形成了企业的去库存化过程,并影响了基础原材料和替代能源的开采、加工和冶炼等商业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前一影响在2009年将继续暴露,但2010年之后可能会逐步消除;后一影响在2-3个季度时间里正在对总需求形成巨大冲击,但此后其直接影响可能很快消失。

  中国私人部门消费的强劲增长在2008年10月走到了尽头。促成消费减速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这既包括资产价格波动形成的财富效应的释放,也包括就业恶化、收入增长预期下调带来的全面影响。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私人部门的消费波动基本上都稳定地滞后并跟随经济总体增速的波动,这轮的情况当不例外。尽管刺激消费的政策值得期待,但这顶多可以减缓消费的下滑程度,可能难以扭转消费的基本趋势。

  经济转入周期性的下降过程并不奇怪,但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本轮中国经济周期由盛转衰的过程如此急剧十分意外,这意味着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所积累的过剩,例如不够审慎的投资决策和信贷投放等,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清除,这既会影响实体经济的需求,也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构成压力。

  如果坏账的爆发损害了银行的资本基础,并造成了惜贷,那么经济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如果坏账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政府需要考虑对坏账进行快速的切除、剥离和隔绝以恢复银行的信贷创造功能。

  并非所有的数据和变化都那么差。在财政状况相当稳健的基础上,最近政府宣布的雄心勃勃的财政刺激计划无疑会对总需求形成有一定力度的临时支持;中央银行降息的速度和力度也超过了我们此前的预期,这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可以防止需求在短期内的快速下滑对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

  从草根层面的情况看,面对需求的快速下滑,企业削减生产、降低价格、控制库存和投资、降低人工成本的努力相当普遍,这显示中国的企业对需求和价格信号可以做出灵敏的反应,表明中国的经济体系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韧性,这样的微观机制是降低需求冲击的破坏力,并使得经济可以快速修复和恢复的重要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前的经济调整中,这样的弹性是很难看到的。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和难得的战略机遇:在短期内看,如果2009年中国进口原材料的到岸价格下降30%(这并非极端的假设),那么经济将受到接近2个百分点的刺激。从长期看,如果认为中国仍然需要继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并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材料和基础能源,那么在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面对原材料价格以及相关矿业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显然可以考虑对原材料进行战略性的收购和储备,或对国际矿业公司等进行战略性投资。

  总之,中国经济目前既面临一些短期因素的强烈冲击,也面临一些中长期因素的调整压力;在经济数据快速滑落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经济体系弹性的显著增强,看到强有力的政策应对,看到危机所提供的一些重要机遇,这使得我们对经济的调整前景可以抱有合理的信心。大体来说,2009年以后的经济增长恰如一场接力赛:跑在第一棒的是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其目的是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下滑,为经济调整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这也许需要1-2年的时间;将要跑的第二棒是房地产市场的解冻和恢复,并带动相关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这时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逐步正常化,这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出现;最后一棒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基本完成,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