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重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的大国经济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15:37  《商务周刊》杂志

  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在贸易额的占比上超过了半壁江山,而且在增长速度上也快于全国水平。由于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由外国直接投资所决定的,这对一个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大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需要十分警惕的事情

  □文 罗耀煌 

  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由1987年的2.27%上升到2006年的5.03%,1994年一度高达17.08%。外商直接投资(FDI)促进了我国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大量的FDI资金已经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资金, 帮助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开发,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出口的促进作用首先在于外国直接投资所具备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与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外资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更加了解,在营销手段、分销渠道等方面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也更具有优势,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也促进了外资企业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外商直接投资还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FDI在引入资金的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为我国提供了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及现代管理经验的便利途径,通过对这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消化和吸收, 可以更快地提高企业的自我研发能力和整体的生产、组织管理水平, 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石油、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到1980年代中期后,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虽然不断上升,但它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降低,由1980年的53.4%降低到1990年的25.6%;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6.6%上升到1990年的74.4%。到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突出的表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且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56.69%,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达到29.04%,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换。

  这一转换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分不开的。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为247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0%,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8.06%,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43.9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068.5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7%,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5494.35亿美元)的74.05%,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5638.35亿美元)的72.15%。可见,外资企业对于我国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替代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具有积极意义。

  外商投资企业在促进我国出口的同时,对我国出口也会存在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外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的挤出效应,也就是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量增大,但同时内资企业的出口增量减少。原因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总体上存在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在竞争性和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中,外资企业长期享受的优惠政策更加剧了FDI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挤出效应。

  为了在实证上考察FDI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我们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对全国出口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概念。贡献率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增量的比重;拉动度是指全国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贡献的,也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全国出口的贡献率与全国出口总值增长率之间的乘积。

  从图表一我们可以发现:

  1。随着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外资企业出口额不断增长。1986年外资企业出口额仅为5.8亿美元,1991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出口额又突破1000亿美元,最高2006年达到5637.8亿美元,约为1986年的1000倍,而且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2。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前比重低于10%,1991-2001年所占比重在10%-50%之间,2002年所占比重突破50%,占据了全部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最高2006年达到58.29%。

  3。从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出口对全国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均为正。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3、1996和1998三年的贡献率出现了不规则变动,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进入21世纪大致保持在60%左右。拉动度在进入21世纪后突破了20%。这两个指标说明了外资企业直接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口的影响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主要分为投资设备进口、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三大类。投资性进口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建设初期和扩展期进口了大量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从图表二可以看出投资设备进口的趋势,进口总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其占外资进口总值的比重却是逐年减少,2006年的比重是2000年的一半,可见投资设备的进口对外资企业进口总值的影响逐年减弱。而加工贸易进口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有很大比例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的。这部分的进口被称为经营性进口,从图表二可以看出,加工贸易的进口额接近占其进口总值的60%。在加工贸易进口中,由于进口品主要是来自技术密集的上游生产阶段的半成品、零部件和元器件,因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有利于克服我国在技术上的缺口和供给上的瓶颈。但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有些原料和配件是国内可以提供的,但外商出于内部贸易的安排和带动母国零配件出口等目的,舍近求远,有时还会故意抬高价格,以便转移利润。外商投资企业的一般贸易进口虽然在进口总值上是逐年递增的,但占其进口总值的比重却一直稳定在20%多一点。

  根据图表三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外资企业的进口具有以下特点:

  1。外资企业的进口总值逐年递增,其占全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也持续上升。1986年外资企业进口值仅有24亿美元,比重只有5.59%,1996年外资企业进口占比已经突破了50%,而到了2006年其进口值高达4724.9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总额比重达到近60%,即外资企业进口是我国进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2。外资企业进口增长率虽然有所波动,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一度还出现增速为负,但是在绝大多数年份,外资企业进口增长率是高于同期全国总进口的增长速度,由此说明外资企业是推动我国进口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外国直接投资对货物贸易的总体影响

  最后我们综合考虑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净出口的影响。图表四显示,在1986-2006年的21年中,虽然全国净出口额只有在1986-1989年和1993年出现过逆差,但外资企业的净出口额以1998年为界表现出先逆差后顺差,顺差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1986-1992年外国直接投资逆差额在100亿美元以下,1993-1996年每年的逆差额均超过140亿美元,且在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82.21亿美元;从1998年开始外资企业净出口额转为顺差,而且外资企业的净出口占全国净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98年的9.77%上升到2006年的51.44%,特别是近两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净出口额占全国净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超过50%。

  外商投资企业净出口所呈现的先逆差后顺差的特点,是由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周期与生产周期的错位所造成的。一般而言,外资企业进入后,当年投资当年就能形成产出的情况不多,因而当年出口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外资企业进入初期,外资企业会大量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这样由投资所引致的进口就会使外资企业在进入初期在净出口上表现为逆差。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1998年之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贸易出现逆差的基本原因。

  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适应性不断加强,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外资企业的进口倾向会逐渐下降,而外资企业随着产能的逐渐增加,其产品的出口能力也逐渐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就成为影响净出口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较低,意味着外资企业的净出口能力较小。在外资企业进入初期,其出口商品中的进口含量较高,国内增值率就较低;随着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能力不断加强,外资企业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就会逐步上升,其对净出口的贡献度就会不断加大。图表五的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增值率逐年增大,最终导致外资企业货物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顺差持续不断扩大。

  影响净出口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商投资企业产出中的出口倾向大小。出口倾向是指外资企业的国际销售额(包括向母国出口)占其总产值或总销售额的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资企业产出中出口比重较高,对净出口的贡献越大。根据Edward M.Graham(2001)的研究,中国的FDI可分两类:一类是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另一类是亚洲新兴市场的中小型资本。前一类投资多属市场导向型,即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子公司,目的在于绕开贸易壁垒,占领中国市场。这类FDI的出口倾向较低,往往对净出口会带来负面影响。后一类FDI多为出口导向型,这类投资往往通过大力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出口创汇中实现赢利,进而帮助中国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从我国外资企业来源国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港澳台对华直接投资的贡献超过了一半,他们基本都是从事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出口倾向较大。这就从另一方面可以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的净出口为何在后期持续为顺差。

  畸形的大国经济

  本文利用1986-2006年的贸易数据分析得出,外商投资企业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方面,其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目前都超过了50%,并且由于外资企业出(进)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整体的增长速度,因此,其贸易额的占比还处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外商投资企业不光在出(进)口方面完全占据了主导,而且作用还日益增大。自2005年以后,外资企业的净出口占全国净出口的比重也超过了50%。

  我国目前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市场规模来讲,不折不扣是一个大国经济。我国还是一个经济开放度相当高的国家,外贸依存度高达67%,国内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与进出口贸易。而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主导我国当前的进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一个大国经济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一个大国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本国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出现动荡,欧美经济明显衰退,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严重挑战。由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又主要依赖于外商投资企业,一旦外资企业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大量撤资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面临沉重的打击。近一段时间,大批位于胶东半岛的韩国企业由于我国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而“人间蒸发”的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严重依赖外资,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并非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