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收购要看定价时机和团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02:12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瑶 王思璟

  专访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孔丹

  成为中信集团——中国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的“舵手”2年7个月后,孔丹已经开始习惯在公众面前的露面,而2008年,他的出镜率尤为频繁。

  伴他出镜的解说词,往往离不开“中信泰富”和“海外收购”。但他还是很少直面媒体。3月7日上午,刚刚参加完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的他,在会场接受了本报40分钟的专访。

  “强化风险管理,是中信泰富事件给我们的提示。”他告诉记者,中信泰富的财务重组已经完成,而中信集团重新控股中信泰富后,将其定位为“重要的非金融平台”,不排除注入资产的可能。

  身处香港、“非金融平台”,这隐隐给人以诸多猜想——事实上,孔丹执掌中信集团后,除了稳步推进金控平台建设、完成中信银行A+H上市外,更大的亮点在于对包括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能源类公司的海外兼并和收购。

  在专访中,他给出了自己主持多项海外收购后得出的经验,“我认为最难的是定价,还有时机的选择。”他还以近期中铝增持力拓的案例为例给予了点评,“现在收购,我个人认为是个好时机,即使价格再有下降,我认为这个价格也不错,毕竟收购成本已经摊薄,而且大方向是对的。”

  他还认为,三季度中国经济就会好转,“起码是拐点。”因此,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不应当停,“国际资源现在价格比较低,中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又很高,作为国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分忧。”他透露,中信正在考虑收购海外的矿山。

  对于收购对象的标准,“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是他提炼出的两个关键词。“资金来源呢?”记者问。“除了我们自有的融资和商业银行的支持,我认为,用外储进行海外投资,不会成为太大问题。”他答道。

  在中国的企业巨头圈中,孔丹对围棋的喜爱和对弈水平小有名气。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本报记者就此提出一问。

  “现在还经常同秦晓(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和常振明(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下棋么?”

  “不经常下了,有点顾不上。”他淡然回答。

  外储海外投资,不会是大问题

  《21世纪》: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近年来在收购海外资源、资产上步子很大。根据你所总结的经验,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孔丹:我们在海外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我们在澳大利亚的矿业方面还是有投资基础的。

  我认为最难的是定价,还有时机的选择,但这些可以用历史来做参照。拿中铝为例,以前收购价格是高了点,但现在收购,我个人认为是个好时机,即使价格再有下降,我认为这个价格也不错,毕竟收购成本已经摊薄,而且大方向是对的。

  总的来说,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非常重要,也最不好把握。另外,优秀的团队也很重要,国企海外收购方面的人才队伍的确要加强,我们在这方面也吃过亏。

  《21世纪》:据你的观察,中国企业频繁的海外收购,会不会造成国外政府的紧张?

  孔丹:中铝就是一个例子。但我相信能得到批准,因为很多国外企业财务发生问题,需要得到资金上的帮助。

  《21世纪》:能透露一下中信海外收购的新设想么?

  孔丹:现在资源价格比半年前要便宜多了,可以考虑出去收购矿山。这正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向,包括在澳大利亚等地。我们在澳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并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尤其在电解铝、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上。但中信现在没有具体的项目。

  《21世纪》:收购资金主要来自哪里?收购对象如何选择?国家会不会用外汇来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

  孔丹:我们最近发了一个30亿元的中期票据,认购率很高。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很多,用外储进行海外投资,不会成为太大问题。

  我们收购资源的标准依然是看其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总的来说,收购行为还是市场化为主,由企业自主决策,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会为国企提供支持。

  宁肯少利润,也要多拨备

  《21世纪》:中信集团去年经营状况如何?2009年有哪些经营目标?

  孔丹:去年整个集团盈利同比基本持平,总资产达到1.6万亿元,净资产1100亿元,去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50亿元,税后净利润超过140亿元,税后利润比2007年有轻微下降。

  2008年是一个特殊时期,因为我们加大了拨备力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整个集团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10%左右,比如中信银行,2008年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了,2007年还不到70%。而且我们在非经常性盈利上增加了很多,比如中信国金的股权转让等。

  今年我们总的经营思路是稳健、保守。宁肯利润少一点,也要多一些拨备来防范风险。

  《21世纪》:稳健可能是金融危机中大家的共同选择。你们具体有哪些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措施?

  孔丹:首先,我们在现金流上做了很好的准备。现在企业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过冬”,这个说法我觉得有一定道理,这个时候,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的损益,也不是一般的资产状况,应该是维持今后发展的现金流准备好了没有。

  总的来说,企业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机遇意识。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战略和财务方面的准备。对中信来说,当危机来临时,要有资金方面的准备,包括融资准备。另外,金融危机也带来很多机会,需要有投资的眼光和能力,比如国际资源,现在价格比较低,中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又很高,作为国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为国家的发展分忧。

  《21世纪》:中信集团房地产业务分拆上市,目前进展如何?

  孔丹:现在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房地产行业目前还处于一个调整状态。

  新资产有可能注入中信泰富

  《21世纪》:你提到去年拨备很大,其中中信泰富事件应该是主要原因。此后,中信集团在管理和投资计划上有哪些改变?

  孔丹:中信泰富的财务重组已经完成,不再被澳元期货威胁了。我们注资了15亿美元,把股权从29%提高到57%,另外把中信泰富大约价值54亿澳元的外汇期货合约,以0.7美元兑1澳元的价格转给了中信集团。

  这件事情后,我倒是觉得西方的金融体制需要好好总结一下。特别是他们在虚拟经济领域追求财富效应带来的很多弊病,譬如衍生产品。

  我们也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这也是中信泰富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提示。集团去年12月份成立了风险委员会,这是以前没有的,由集团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席。中信的特点是行业跨度比较大,每个行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不一样。

  我们这次处理泰富问题,应该说从财务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上,都是经历了一个考验;也应该说,我们通过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保持了集团财务状况的稳定。

  目前,泰富的损失已经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来了。只是说,假设澳元和美元(走势)发生戏剧性变化,它会增加损失或者反向回拨。这些都由集团来承担,我们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21世纪》:巨额亏损后会有哪些人承担责任?

  孔丹:香港证监会等机构正在做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果。

  《21世纪》:你们还会注入新的资产么?

  孔丹:我相信会有。(中信泰富)过去是我们的参资企业,去年12月完成注资以后,股比增加到了57%,我们当然会把中信泰富作为一个重要的非金融平台。

  中信集团的一些优良资产,会通过整合上市来加强盈利能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