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保护成为保增长的隐形翅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5:59  国际商报

  奥巴马政府为应付金融危机的“购买国货论”已招致国际舆论的警觉与批评,被认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

  然而,我们在紧盯外贸的同时,也要审视自家门庭,防止“后院起火”,因为某些省市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刺激经济规划中字里行间已经透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气味”。

  自4万亿“国十条”掷地有声地出台后,各地政府就争先恐后进京讨钱,国家发改委门口一时间车水马龙。无疑,各地都想在4万亿“大盘”中分得一杯羹,紧锣密鼓地制定项目和政策以保本地经济增长,某些政策更是明示鼓励优先使用“家产”产品。专家质疑,这些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个非常时期,不免有“自己顾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地方保护主义之嫌,中国要防止在“外伤”没好的情况下又引发“内伤”。

  家住河南的李慧兰多年来一直购买湖北的盐。李慧兰说,本省盐的口味重又没加碘,不如邻省的盐好。

  李慧兰经常趁着熟人去邻省出差之便,委托熟人给捎买回来。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不在当地买时,李慧兰说当地超市不卖外省的盐。李慧兰还说,她们单位职工大部分都像她一样,都是趁人出差顺便捎盐。

  记者查看了当地六家大型超市,发现确实没有外省盐,以本市盐居多,另夹杂一些省内其他城市生产的。当地超市的一位采购人员对记者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干嘛卖别人的货?政府都支持本地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魏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上述例子就属于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

  然而,如同国家间贸易一样,一旦经济下行,贸易保护措施往往如雨后春笋。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地方保护主义的大幕似乎再次被拉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