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确保粮食安全

  张秉德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既有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特性,也有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政治特性,更有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特性。因此,粮食安全是治国安民的根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独立自主的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

  当今国际粮食市场的严峻形势,对我国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从我区来看,粮食生产潜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渐突出,受养殖业和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粮食产销缺口逐年加大,结构性缺粮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供求已由基本平衡地区向粮食销区转变。要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打牢粮食安全基础,确保我区粮食安全。

  一、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工作市、县(市、区)长负责制,是我区多年来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制度。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扶持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储备企业增效,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尽快制订自治区粮食安全责任考评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安全的责任,把粮食安全市、县(市、区)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确保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粮油价格合理运行,稳定社会心理预期。重点做好军粮供应及灾区口粮和水库移民等政策性粮食的供应,切实保证主要城市和大中专院校、低收入困难群体、厂矿企业等粮油的有效供给,注重边远山区、贫困缺粮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粮食保障。

  二、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必须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各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各级财政支出重点要向农村倾斜,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逐步理顺粮食价格,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积极转变粮食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植,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拓宽粮食产业化经营思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不断完善储备粮管理体系。储备粮体系是粮食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应根据区情粮情的变化和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调整。要切实加强储备粮管理,保持全区储备粮规模稳定,确保粮食风险基金足额到位。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与储备粮订单收购挂钩政策,以保证储备粮源。继续调整储备布局,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制度,健全储备粮统一调控机制,充分利用储备粮轮换对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力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更好发挥其在粮食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支撑。

  四、尽快健全粮食供给应急机制。为确保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的粮食安全,各市、县(市、区)应全面制定粮食供给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储备、应急加工、应急供应、应急运输机制,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粮食形势的变化进行不断完善和修订。根据企业经营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动员单位,落实各项应急求助措施,并适时开展粮食应急预案模拟演练,确保储备粮在需要时能调得动、用得上。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粮食批发、加工、零售等环节的监测网络,完善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监测制度,提高市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对粮食宏观形势的研判和市场粮价的预测,为政府制定粮食政策提供依据。继续推进政策性粮油供应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建立基地、完善机制,提高供应应急保障能力。

  此外,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力度。

  (作者单位:自治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