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国有化乃权益之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23:51  《当代经理人》

  银行国有化只能是权宜之计。顾名思义,“国有化”是政府们为应付当前的信贷危机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文/子昱

  2007年的次贷亏损是一颗给银行带来致命伤害的子弹,许多银行在有毒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衍生品领域损失惨重,一年多来它们一直资不抵债。令投资者庆幸的是,危机至今,未出现全球范围内的银行挤兑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乃是政府出手支持,最极端的情况则为银行被国有化。2008年2月,北岩银行被英国政府无奈地收归国有;2008年12月,爱尔兰政府宣布将该国第三大银行盎格鲁-爱尔兰银行收归国有。而在今年2月,很多人猜疑,英国将不得不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银行集团国有化,另外正在严重亏损的花旗集团最终可能在美国被逐步国有化。

  实际上,为了保持金融稳定,政府别无选择,只能伸出援手。因为一旦私人部门接管的可能性完全没有后,政府必须出手干预以防止混乱。正如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所言:“人们如今的共识是,这些企业造成了系统风险,不能以当前的形式继续下去。”不过,将银行国有化只能是权宜之计。顾名思义,“国有化”是政府们为应付当前的信贷危机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惟如此才能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

  信贷危机正引起严重后果,导致民众以惊人的速度陷入失业和穷困,市场几乎处于冻结状态,企业急需赖以生存的信贷“氧气”。而一旦被国有化,银行将获得政府的全面担保,人们将充分信任这些获得帮助的银行,并自由地向它们提供信贷,或在它们那存款。这一举措可以在短期内恢复信贷流动,并缓解衰退;另外国有化将使得银行摆脱上市公司的短期目标和报告制度的限制,从而实施更为果断的管理;同时这些银行可以从容有序地清理其问题资产,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和市场混乱。                                                                                                                                                

  但不变的事实是,根据历史教训,对银行而言,政府是糟糕的所有者。因为从本质上说,国有化后银行的目标割裂而且不可调和:一方面它们要实现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它们一直这么做);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最新的政治需要。因而,它们陷入两难之中,究竟是应该节省资本,还是慷慨放贷,努力为国家解决信贷危机?由于两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这种“近乎国有化”的模式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一家公众所有的银行能够谨慎地放贷吗?当然不会。也就是说,它将不会对无可救药但从政治上需要救助的企业说“NO”;这些银行可能将放贷过多、利率过低,从而损害真正私人部门银行的市场;政府还可能会印刷更多钞票来为银行注资,从而产生通胀风险。

  更具体地说,美国或英国银行完全由政府调整资本结构的成本,以及让其问题资产进入由政府控制的“坏银行”的保护成本,将会十分巨大。尤其在美国,它无法像英国或瑞典一样,仅仅接管几家大型银行,就能放心地认为,它已处理了银行业市场上的绝大部分问题。

  就长期而言,政府决策者必须关注的是,如何在无需产生过度强大监管者的前提下,管治具有系统层面上相当重要性的机构,以及金融体系内有哪些部分最好留在公共部门,而对政府部门不宜长期发挥作用的领域,他们需制定一项明晰的退出战略。

  如何保护公众免受私人银行业阵发性癫狂的损害将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是一种有着定期崩溃趋势的重要机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起银行国有化带来的种种隐患,私人银行依然是银行业真正的方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