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时髦消费券未必是扩内需特效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09:09  新华网

  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很多城市近来纷纷发放消费券,尽管消费券的种类、发放办法、使用办法各有不同,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消费券发放究竟能拉动消费几何?

  消费券发放成“时髦”

  1日,杭州市在上海举行旅游消费券首发仪式,此后,这个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城市将陆续向国内游客发放总额为1.5亿元的“旅游消费券”。

  事实上,杭州市发放消费券的“吆喝声”一直非常响亮。2008年春节前,杭州市拿出上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派发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惠及人群达67万。

  与杭州市一样,目前我国内地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消费券发放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施。目前,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中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消费券,即可用于购买大部分商品;一种是特殊消费券,即可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且有一定的使用比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一般消费券的发放,内地城市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截至目前,也就是成都与杭州有了实质性的举动。而绝大部分城市是“雷声大、雨点小”,依旧处于“研究”之中。

  但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却可用“火爆”来形容。以南京、杭州、宁波、镇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纷纷拿出千万乃至上亿资金用于发放旅游消费券,发放对象则包括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在长三角城市的示范效应下,湖南、广东等地的城市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到旅游消费券的发放行列之中。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也纷纷效仿,某电器连锁商在重庆发放电器“消费券”、一些房地产商发起了购房“消费券”。

  发放“消费券”已成为“时髦”之举。

  作用几何引争论

  消费券的作用到底如何?

  来自杭州市市民消费券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2月20日,杭州六城区各指定商家共接收消费券6162.27万元,占总发放额的61%。其中杭州16家大型超市消费券回收比例虽高,但放大效应仅为1.78倍。相比之下,消费券购买大额商品拉动放大效应约10倍。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卢映西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消费券对当地的消费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激发了一些人的消费愿望。

  商务部有关人士在2月9日也公开表示,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发放范围更大的旅游消费券所承载的希望更大。从1日起,南京市持有乡村旅游消费券的市民就可到乡村使用消费券了。旅游局副局长金卫东告诉记者,3月至6月,他们将向市民先后发放总额为2000万元的消费券,他们希望消费券能以1比10 的比例拉动消费,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金卫东表示,当然,旅游消费券是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还有待市场来检验,但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而,与一些专家、工作人员乐观的态度相比,不少人却认为消费券治标不治本,作用有限,对刺激消费没有太大作用。

  深圳大学风险管理保险系主任谢圣远教授表示,一般性消费券一般用于消费生活必需品,如食品等,这些商品即使没有政府的补贴,人们也是需要消费的,价格上涨或收入下降,在这些商品上的开支变化不会太大,政府补贴了,人们会将原来准备的花费存入银行,所以拉动消费的力度有限。

  南京大学商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切忌将“消费券用出去了”与“扩大消费规模”画上等号。一次性的消费券,不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至于旅游消费券,一些专家也不看好。他们认为,这种消费券其实是各地竞争旅游客源的手段,而对不需任何成本得来的旅游券,人们不会珍惜,因此,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必然是有限的。

  刺激消费要靠“组合拳”

  记者在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的采访中了解到,对消费券的发放肯定也好否定也好,探索长效的刺激消费的办法则是大家的共识。

  主张发放消费券的卢映西表示,千万不要指望发一次消费券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探索向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的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从而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拉动经济发展。

  “我们要学会打‘组合拳’,不要把眼光盯在消费券上,除了发放消费券以外,还有很多更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方式方法。”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认为,如对低保人士减免社保缴费、发放补贴消费券、对高收入人士可以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等措施,这些都可以起到刺激消费的效果。

  对消费券发放很热衷的杭州市今年也将实施36项配套政策,扩大消费券的拉动效应。2009年杭州市将投资3000万元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帮助各类人群就业,提升收入水平。通过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保障房体系,逐步缓解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最近还专门推出针对全市3万名出租车司机这一特殊承包关系的养老医保政策。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卢映西说,金融危机下,不少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处于待岗状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很难就业……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指望消费增长显然不切实际。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在减轻企业负担、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多下力气,这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蔡玉、高彭勇、方益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