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9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本报评论员 周东飞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国民经济预期增长8%左右。温家宝总理对此专门作出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GDP重要吗?比较公允的观点认为,GDP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和目标,但它仍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的参考指标一般有4个,分别是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状况。GDP在其中排位第一,可见其重要性。除了指标意义,GDP在实质上与国家财富、民众福祉息息相关。一国之内的财富总蛋糕就是GDP,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无不出于其间,GDP蛋糕的大小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在当前特殊背景下,中国GDP增长目标其实还是消除恐慌、建立信心的重要“脉象”。从历史来看,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低于8%的年份只有两个,一个是1998年的7.8%,一个是1999年的7.6%,其他年份都高于8%。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如果过低,则很容易使外界产生不良的心理预期,其影响可能是世界性的。因为按照联合国新近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如果中国能够在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
正如温家宝在报告中所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也正是“保八”目标可以实现的信心来源。从需求方面判断,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浪潮方兴未艾,中国民众的消费结构正在进行强劲的升级换代。从供给方面看,中国对外有2万亿外汇储备,在内有20万亿居民储蓄,财政收入持续多年增长。综合分析应当肯定,经过30年改革开放积累和洗礼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克难奋进的强大势能,其发展势头不可能轻易被外力所打断。
由央视联合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8年经济生活大调查”前不久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近七成中国民众对2009年中国经济达到甚至超过8%的增长抱有信心。这样的信心来自何处?一方面当然是对“战略机遇期尚未结束”宏观判断的认同,同时也是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出台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正面反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套政策“组合拳”得到进一步明晰和强调。4万亿政府投资以扩大财政赤字等方式得到落实,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测算,这笔投资对经济增长每年起到约1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按照1元政府投资能拉动5至8元社会投资的乘数规律,4万亿所发挥的带动作用会更为明显。同时,扩大消费、调整结构、加快改革等安排部署,都将是实现“保八”目标的有力举措。
截至2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3个月呈现回升态势,银行新增贷款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速回升,工业生产速度微幅加快,宏观经济先行指数近10个月来首次出现回升,汽车销售逐步转暖。有专家判断,这些迹象即便不能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表现,至少也是回稳的“星星火种”。两会之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为这星星之火的燎原签署了更大的信心背书。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