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目前,有机构预测2月份的CPI和PPI在-1.7%至-2.1%之间,这也是6年来的首次,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将进入“通缩时代”。
对通缩最恐惧的表述来自于经济学家费雪,他的“债务—通缩”滚雪球机制(例如通缩会突然性放大债务、迫使真实利率上升、全社会囤积现金)被认为是通缩将经济“拖垮”至无底深渊的最狰狞的演绎。美国明尼苏达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Andrew Atkeson和Patrick Kehoe否定了这种“通缩和衰退相关联”的教条。
他们细心地搜集了17个国家100年的原始数据,以5年为时间单元来分析,仅仅发现只有大萧条时期出现了“衰退和通缩”相联的关键证据,而其他90%的通缩事件并未导致衰退的跟随性出现,作者总结说:“从一个更广泛的历史上说,通缩和衰退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那种认为通缩将连续性地产生恶性的衰退循环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我们不仅认为“费雪教条”是错误的,而且认为通缩是反抗衰退的药方。很多人不理解通缩的真正机制,它不是简单的价格下降,而是整个经济体对货币需求量的下降,从而出现了价格下跌。费雪仅仅看到的是负债增加,通缩也会带来真实收入的上升,从而稳定社会有效购买量。如果市场的真实成交量波动是比较小的,即使价格下跌很厉害,经济依然是不用过分担心的。
但是,凯恩斯主义者大叫“跌价将会使生产商缩减产能、降低工资,从而引发更大的衰退”,于是“凯恩斯型”政府通过各种财政和货币的办法维持此前的价格水平,造成的后果是社会购买力的急剧下降,导致大量的库存无法“出清”,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生产商还是会削减产能(因为其资金回流速度比削价更慢)甚至力度更大、裁员并降低工资率。唯一的差别是:市场对产品的购买被严重推迟了,推迟造成了经济恢复的“时滞”,也就是说,憎恨通缩的结果不是稳定经济而是导致复苏更慢。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上。社会居民的收入流下降匹配的是按揭支出的下跌,自然要求房价下跌,但是房地产商总是说“削价带来更多的观望和连锁性下跌”,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可以万科的降价带来的巨大成交量和现金回流速度作为反驳的证据。购买力是有层级的,只要价格到位购买力就一定会出现的,即使地产商用低价消化“库存”,它可以用充沛的现金回笼去拿地,这时候地价比过去要便宜许多。相反,利用“地款缓交”等利好心存幻想地支撑价格,而漠视成交量,最终使得未来的房价和地价更低。
经济快速衰退,好比一个人从3楼跳下来,政府从2楼破窗一跃当空接住。人们鼓掌喝彩说“拯救得及时有力”,但随后是政府“当空接住”之后,坠落的重量更大,从而摔得更重。而正确的“拯救方法”是在楼底放上弹簧床以及棉被,让人自由落体,但给予其“底部的防护”。现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对企业的税收削减、社保新政、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劳动力培训市场(例如农民工技能培训)以及行业和行政管制的拆除,都属于“底部防护”拯救术,这才是真正的、值得激赏的政府拯救。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