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诸建芳: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找投资亮点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右)昨天做客中国证券网第一演播室

  ⊙本报记者 李丹丹 但有为

  保增长是目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近日多位政府官员在两会期间均表示有信心“保八”。与此同时,国家把加快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那么,政策的调控能否有效地保增长?调结构如何助力保增长?调结构的过程又将有怎样的投资机会?3月4日,中国证券网请来了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就此话题进行交流。

  长期发展必须依靠结构调整

  主持人:多位政府官员在两会期间均表示有信心“保八”,您怎么看?

  诸建芳:从PMI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看,我们判断经济最坏的状况会逐渐过去,另外,从汽车等行业的状况看也比较接近这个趋势。我们预测全年GDP会比8%略高一点,按照目前的状况以及政府的政策力度,今年“保八”还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增长,您认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有多大?这种在政策拉动下的GDP增长是否可持续?

  诸建芳:目前的确是政策在支撑着GDP的增长,我们也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政策推动增长”,也就是说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宏观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不容忽视。

  目前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是短期的,它是一种反周期政策。在经济比较低迷的状态下,政府要加大力度刺激经济往上回升,这本身就包含短周期的特点,而不是长期有效的。而在这种刺激下,需要经济产生一种内在的自身的增长动力,这才是经济刺激政策的本意。另外,政府的投资刺激和经济刺激传导到私人投资,大体上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滞后。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这次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诸建芳:经过30年的发展改革,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大,但是质量来说比较差。现在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另外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确实也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在IMF建议下调整经济结构,尽管随后的两年经济并不景气,但是短期的阵痛换来了长期的发展。

  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刺激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光有对短期经济的刺激措施,还考虑到中长期的可持续方面的变化。那么这一轮调整下来,中长期的结构会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方面会得到提升。

  关注结构调整中的机遇

  主持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能否给投资者一些建议,哪些行业能出现亮点,在这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受益呢?

  诸建芳:这一轮调整过程中会新成长出一批行业和领域,大家现在比较关心新能源,类似这样的行业和领域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这里面包含投资机会。另外一类是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行业的整合并购重组,这个过程中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发生变化的企业也是投资的机会。

  第三类是要拓展的领域,比如消费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需在可预见的一两年还比较严峻,而中长期来看,很难完全依靠外需促进我们这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内需方面有重大的开拓,尤其在消费领域。

  但是按照我们目前的消费状况,现在占主导的消费品很难支撑未来内需的增长,那就意味着有更新的或者说现在还不受人关注的领域,以后会渐渐成为主要的增长领域,比如说教育、医疗领域。实际上现在社会对医疗教育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现在这些领域还处在过度管制垄断的状态下,一旦放松的话,会激发新领域快速成长的空间。

  并购重组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大

  主持人:房地产没有成为第十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您预计国家会不会有下一步的措施鼓励房地产?

  诸建芳:我们预期还是会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这个行业平稳发展。现在已经初步显现出政策的走向,比如现在的购房落户,还有税收的抵扣,个别地方已经开始酝酿,已经宣布要实施,这些措施我觉得对房地产稳定发展还是比较有效的。

  从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在投资当中的作用、在整个GDP当中所占的位置来看,决定了下一步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我想这是今年可以预期的。

  主持人:昨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建议通过并购重组调整结构,央行也曾发文鼓励并购贷款,您认为并购重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如何?

  诸建芳:我们经济的蛋糕已经做得比较大了,但是蛋糕的质量较差,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都需要进行重组,或者说需要升级。升级实际上就是对目前已有的企业重新整合,这个整合还是要通过并购重组这种方式来进行,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作为依托来做这样的整合。

  比如像宝钢对八一钢铁的整合,通过这样一个重组把一些落后的产能淘汰掉,新的产能来替换它,使整个行业的格局得到明显的变化,产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并购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在行业整合、产业整合的过程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多内容详见中国证券网“两会视频”)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