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万亿投资究竟如何花

  代表委员希望花得明白科学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本报特派记者 翁惠娟 周元春 李萍 姜媛

  在金融危机的乌云重压之下,中国经济能否成为世界的一抹亮色?“强心针”式的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推出以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两会”上,四万亿究竟该如何花,怎样才能花得明白科学,成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焦点。

  那么,代表委员们对4万亿的关注和期待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应投向重点建设领域

  4万亿,如此巨大的数字,该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委员们见仁见智,但他们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那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作为委员,我希望这些钱要用到点子上,主要用来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政协常委卢晓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外,在促进消费方面,也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4万亿是非常大额的投资,都是纳税人的钱,在短时间用这么多的钱,一定要用得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全国信用提案第一人”童石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4万亿投资应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因为这些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当然,同时也应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白城市市长杨亚杰表示,“国家提出用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我建议更多应该投向环保生态领域”。杨亚杰提出,过去投资多属于工业,对于基础设施特别是环保方面投资欠账较多,应借此机遇把欠账补上。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分析,目前来看,4万亿主要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对急需投入的就业、教育、医疗等直接关系民生的投入还是有限的。为此,他建议,4万亿中应该有一部分针对大学生就业,同时从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来,以补充出国留学基金,加大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的力度,另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面临的问题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农村问题专家张晓山认为,中央为保经济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方向成为一个关键节点。“我们是否能为这2000余万回乡、失业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张晓山认为,农村许多改善农民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中小型工程或能担当重任。

  可请专业服务机构介入

  如何科学使用4万亿,代表委员们就资金的监管使用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作为政协委员,4万亿肯定是非常关心的内容。4万亿用在什么地方,发挥的作用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何来评估,资金的分配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和清廉的原则,如何监督实行,也是我非常关心的。”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是中国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针对国内不少民众呼吁公开4万亿元资金流向的建议,贺铿表示,能把方案公之于众,按照公布的情况实施,比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总归要好一些。行政监督很重要,增加百姓的监督,尤其是网络监督,还是有必要的。

  全国政协常委卢晓钟认为,在项目方面,要请专家们来做事先评估,评估后达到最大化的结果。评估之后,项目执行当中要加强监管,看资金使用的效果。最后,还要进行审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评估,因为如果把希望放在事后监管上的话,“资金已经用出去了,即使有问题,也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则强调要有跟踪机制,“4万亿是否能够用到关键地方,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作用,跟踪机制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国俊提出的建议颇有专业性——花好四万亿,政府应该让专业服务介入,可以增加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透明度。他指出,4万亿不是小数目,关注4万亿花在什么地方,花的效果怎么样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他分析指出,专业服务机构,比如说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咨询公司,介入主要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做可行性分析,看这个项目到底是不是可行的,通过分析,看看是不是应该发展这种产业,这个产业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在区域经济布局方面,是放到东部还是放到西部,另外在项目收入方面也有一个可行性分析。第二步,在有了这个可行性分析之后,再看需要多少投资规模。第三,有了投资规模,通过专业机构审计,可以监督项目的投资有效性,减少浪费,“我相信通过中介结构介入可以增加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且我觉得通过中介机构的介入,也可以提高项目的透明性,通过一些审计报告,我相信公信力也会得到很大认可。会打消广大老百姓心里的疑问,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4万亿的刺激经济政策推出后,全国各地都在报项目,正因如此,如何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4万亿投入是可行的,但是要当心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再度发生。如果一些地方在上报项目时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或将导致烂尾工程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玉书针对人们质疑的高速公路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高速公路不一定会重复建设,因为高速公路有规划,咱们国家整个高速公路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没有规划的高速公路,不让建,想建的国家也不会给你钱。规划以内的建设,理论上就不会有重复建设,高速公路值得警觉的是,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是否完善,包括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水运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也有规划。”

  对国企和民企应一视同仁

  4万亿,不仅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国企、民企也盯住了这块大蛋糕,但让不少民企担忧的是,这一投资是否会对国企民企都一视同仁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玉书日前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在4万亿的使用上,对国企和民企应一视同仁——

  “现在4万亿更多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包括银行配套贷款,从政策取向来看,应该是不分所有制,符合产业、行业、项目,投资主体都可以来花这个钱。这是政策上规定的,但是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因为投资主体往往是具有竞争力的,有条件的基础好的大企业,如高速公路有很多大企业,它就能够承揽建筑工程,它就容易得到投资。”他表示,正因如此,很多媒体认为这是不是会造成“国进民退”,这确实值得注意。客观上很容易造成这种结果。

  因此,他建议在增加政府投资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要鼓励社会特别是民营企业增加投资。要创造条件来让民营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投资,能够融入到这一轮增加投资里面来,使民企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我们国家这次增加投资、扩大内需能否实现的关键,因为我国政府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4%,现在民营企业占创造就业岗位比重是75%,占GDP的比重是60%,税收也是一半左右。不把它们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政策效果就要打折扣。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表示,4万亿应拿出一定比例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目前,非公企业占全国GDP总量的50%以上,而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用工人数的60%-70%左右。因而,国家应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保证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解决目前比较严峻的就业情况。目前大多国有企业用工都趋于饱和,这一时期更需要通过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来保就业,以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王文彪表示,在4万亿的投资份额中,可以多向非公企业倾斜,国家可以在信贷和财税方面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和发展非公企业。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