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郭凯
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华交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发言说,保外贸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意义重大,中国会根据形势进一步完善政策,包括继续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目前各方面数据已显示,今年中国出口会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但如果因此继续提高出口退税,从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看,都或非上策。
相对于国内现时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中国制造在过去若干年的国际贸易条件支撑下,在一些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出口退税这一降低出口商成本、进而得以压价竞争国际订单的策略,在欧美消费环境好的时候,确实对中国制造扩大市场份额起了作用。但是现在欧美市场在整体萎缩中,价格刺激对短期的消费增长已经是无效的,中国制造降价与保持现在的价格相比,国际订单的数量以及其下滑趋势,都不会有怎样的变化。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至今,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之大,已经与不同国家形成了紧张的贸易竞争局面。在国际贸易总量收缩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继续鼓励和追求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目标,只会让贸易环境更加恶化,甚至催生针对中国的毫无益处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
事实上,经过2006、2007年的削减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政策努力,在2008年时,虽然国际环境不佳、出口总量增长下滑,但出口商品的单位值却是在上升的。这样的变化是可喜的,它也是需要政策坚持推动才能继续下去的。2008年的变化也透露出,虽然大量的低端制造已经走入国内出口商在国际市场彼此恶性竞争、空间越来越小的局面,那些更高价值的商品出口,中国制造的竞争潜能才刚刚开始释放。
中国依据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政策向相对高端的国际市场竞争层级推进时,遇到了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带来的整体外部环境恶化,2008年年内,有关部门已经选择了出口退税回调。但事实上,回调出口退税,并不如使用同样的财政资源,选择为企业购买技术、让企业无偿使用等等,这样在同样惠及经营的情况下,也忠实于中国需要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结构调整需要时间,但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即便经济增长再度进入相对稳定期后,出口在经济总量之中的占比也会降下来。融入全球化若干年,中国不需要再回到外贸享受一切优惠并补贴外贸的旧路上去。同样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面向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政策成本原不应该再有差别。从这个意义上看,坚持逐步走向彻底取消出口退税,恢复公平,仍然是不应左右摇摆的政策立场。
出口部门正在失去的就业机会,也并不是把以往经过深思熟虑淘汰过的政策拿回来的充分理由。对于中国政府,除了习惯于提到台前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手中还有很多可以实现社会安定、促进国家经济走向良性运转的方法。现在正在推进的社会保险法、城乡社保统筹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