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FDI是否正在大步撤离中国

  一度严重依赖的FDI正在大步撤离,这对誓言“保8”的中国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

  《环球企业家》 房煜

  全球经济的放缓成为检验一国经济质量的最好试金石。令那些在盛世时成为全球资本吸水泵的新兴市场国家汗颜的是,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向深处蔓延以来,是美国而非其它国家,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那些长时间以来“坚挺”的代名词—新兴市场的股票、新兴国家债券、石油、矿石等资产在半年内至少缩水一半时,美元指数在过去半年来上升近20%。

  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仍在持续,大量的资本正从发展中国家撤离,其中一部分是为母公司救急,更多的则是寻求风暴下的庇护。

  因此,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任何波动对于中国,这个刚刚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全球最大新兴市场来说都尤为重要。表面上看起来还算乐观,中国2008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923.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58%。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预计今年FDI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但1月12日出炉的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FDI正迎来逆转时刻—去年10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67.22亿美元,同比下降2.02%,为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此后两个月则延续了这一趋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6.52%和5.73%,出现了FDI同比负增长的“三连阴”。

  实际上,从2008年7月起,FDI即已连续出现单月数值回落,但因同比数据仍在增长,且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最后爆发,这一变化并未引起太多担忧。但今非昔比,观察人士普遍担心,FDI同比三连阴表示外资加速撤离中国的迹象已暴露,这对于近年来利用外资数额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的中国而言,绝非是一个好消息。

  FDI仅是浮在水面巨大外撤资金的冰山一角。根据最广义的定义计算,去年第四季度的外流资金总额高达2400亿美元,囊括了资本外逃和中国公司减缓寄回海外利润等在内的所有资金。在全世界范围,中国公司只将从出口中赚取的数十亿美元的很小部分寄回国内,却将它们存在海外银行和证券代理公司的账户上。这得益于过去两年中,外汇管理部门为缓解外汇强制结算带来通货膨胀压力,鼓励企业把外汇资产放在国外的一系列政策所留下的后门。

  1月份,摩根士丹利计划打包出售上海多项物业—此前其在市场沽售零散物业已有数月。摩根士丹利推出的资产包内含有三处商用物业和三个住宅项目。

  在香港,越来越多的富有内地人正出现在珠宝商店里寻购大钻石。这些趋势代表着一种结构性转变。随着中国人开始将更多资金放到国外,外国投资者在抽撤资金,新投资速度也日益趋缓。

  如今,经济学家面临的挑战是确认资金为何流出中国,还有这种趋势将持续多久。由于去年最后几个月的进口萎缩速度高于出口,大量贸易顺差的现金依然在流入中国。然而,流入的那些资金已几乎被最近几个月从中国大陆流出的私人现金和投资减缓所抵消。

  徘徊

  对于FDI负增长的原因,尽管经济学家们存在一定分歧,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前一段时间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在此刻已经丧失了动力。

  人民币自2006年9月实现浮动汇率至2008年年初,升值近15%,这让当初赌人民币升值的外资收益颇丰,并进一步加大了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自去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被盯在6.8平台上的周K线几乎接近水平。究其原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压力也让决策者对人民币升值心存忧虑,即使保持对美元的汇率不变,因过去半年来美元的持续大幅升值,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如欧元,也一同升值近40%。

  这让明显放缓的中国出口雪上加霜,进一步快速升值也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安信证券研究认为,随着近期央行的不断降息,看起来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较年初已经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有可能促使一部分“投机资本”流出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和投行以及私募基金对于中国投资的兴趣正在下降。高盛中国北京代表处总经理周凡向《环球企业家》指出,此时的北美地区因为经济萧条,反而成了相对于中国地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地区。

  “恰是由于一片萧条,所以到处都需要钱,国外政府给出的利息也很高。”周凡说。他认为,中国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投资环境和欧美国家还是有些差距,在经济向好的时期,因为高回报率的存在,所以许多风投愿意跟进中国市场,但是现在的中国市场也充满不确定性。

  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可能是资金流出中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更实惠的打折商品在西方随处可见。一家房产网站正举办一次至少由40人组成的美国之旅,结果发现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旅游团成员明显对多样化投资感兴趣,由于美国房产价格急剧下降,美国当然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该活动组织者说。

  对于在华经营多年的跨国企业来说,现在无疑是个难以做出抉择的时刻。不久前有传闻称,韩国三星集团将减少在华投资。但三星中国很快出来辟谣说,2009年投资计划尚未确定。“我必须绞尽脑汁想法养活我的6万7千名员工。”三星中国区CEO朴根熙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种举棋不定并不是三星一家公司的态度。在萧条时代,投资者笃信现金为王。一些热钱急于将投资变现揣在口袋里以平安过冬。对于刚刚宣布绝不裁员的三星来说,如何在中国市场取舍真是难题。虽然三星将2009年中国业绩增长幅度从2008年的22%下调至15%,但他仍担心是否能够达成。不过能确定的是,为实现这一计划,持续投资仍是必要的。

  在实业投资上,周边市场的经济景气程度尚不及中国。三星韩国总部亦向朴根熙警示,由于日本内需与出口一同衰落,日资家电企业正试图抱团开拓中国—这个眼下看起来唯一的需求热地。“萧条时期从来不缺少进入市场的机会,三星若投资放缓则可能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日本企业。”朴根熙强调说。

  此外,渣打银行上海办事处的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2008年冬天流入中国的资金之所以减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手头缺钱的西方零售商对中国商品支付的时间更长了。如果确实如此,更多的美元将很快再次流入中国。

  政策之变

  若知外资后撤之力如此迅急,决策层必更加相信,应该在热钱登陆之前就将其狙击在门外。事实上,自有限浮动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2年多时间里,有关部门对不请自来的“热钱”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中国经济近几年高速增长,使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去年上半年,FDI的一路攀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500亿美元。这扣动了管理部门加快屏蔽热钱的扳机。

  2008年7月19日,发改委网站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面临很多问题,为了严查异常资金的流入,具体提出诸如“严格执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等从严审核外商投资项目的要求。这是自2006年来,中国主管部门一系列限制外资进入的延续。

  如果说这一规定是针对通常意义上的“热钱”以及“财务投资者”而言,那么2008年8月出台的《反垄断法》则对战略投资者也套上了绳索。同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果汁高达24亿美元的收购计划一经公布,即陷入了民族情绪与反垄断法的双重拷问中。

  中国政府对两类投资者同时出台了限制政策,表明了一种强力态度:坚决抑制投资过热以及必然伴生的通货膨胀。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向《环球企业家》指出,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综合各种规定,一般有三个门槛:首先是产业准入标准,根据发改委相关规定来判断;然后是《反垄断法》;最后是国家经济安全标准。

  这实际上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表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认为,对于外资,中国已完成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现在更加看重外资能否为中国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

  也有学者认为,FDI的减少,正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机会。过往,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拉动我国经济的火车头也一直是外向型经济导向,然而从2007年开始这两大经济区域早已提前出现FDI减少的苗头,长痛不如短痛,此时正是转型的好时机。

  但是,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Steven Roach)认为,中国内地经济目前仍倚重出口,并未形成真正的内需市场。除非内地能落实安全网措施,像退休金及医疗保障,减轻市民忧虑,否则个人消费难以提升。

  对外资的审慎态度或许从源头上减少了投机的外资抽离时的痛苦,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中国政府的部署,当外资大量撤离成为难以遏制的风潮,重新扭转这一系统亦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邻国日本已经做出了反应。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将从4月1日起取消并购和风险投资基金的资本利得税。目前,日本对主权财富基金、富裕人士及大学捐赠基金等在上述基金有投资的投资方征收高达40%的资本利得税,高于其它许多市场。

  为了鼓励投资拉动内需,中国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已开始出台政策以鼓励更多投资。2008年7月份,这一政策首次有所松动,至金融危机深入发展两个月后,商务部预防FDI下滑的意愿已经十分明朗,有意重新下放审批权给地方政府。商务部外资司外商投资地产完成备案企业名单显示,去年7月至10月完成备案的项目有81个,而从10月份至2008年年底的两个月时间里,完成备案的项目达到了200多个。

  2009年1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对于信托业的投资业务,从集合信托贷款、私募股权投资(即PE)、房地产信托等多个方面均有所放宽。而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该政策也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其意在鼓励外资企业向中西部投资。

  一系列利好政策是否真能立竿见影?何曼青认为,对于具体的项目投资,外资企业仍会以投资回报率为重,不会单纯考虑部委号召来决定投资与否。正如盛世之时,任何限外政策都不能阻挡资金的蜂拥而入,当宏观经济发生逆转,任何政策的良好初衷只能等待时间的自然扭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