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王自力
对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分依赖美国国债的情况,舆论界一直批评不断,一些人甚至认为国际市场金价一路上涨,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购买黄金,而是买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简直就是弱智。
其实,购买黄金对于个人尤其是有余钱的老百姓,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就国家来说,作为外汇投资多元化的一部分,黄金、石油、矿产,甚至小麦、大豆之类的大宗商品都可以买一些,但绝对不可能替代美国国债。
我们先考察为何外储不能大量购买黄金。众所周知,由于黄金的稀缺性,人类有史以来开采积聚的全部黄金,估计约15万吨,除少量工业用途外,绝大部分作为装饰品为民间收藏;世界各国官方的黄金储备总量不足3万吨(2008年9月统计为2.98万吨),即便按历史上最高金价约每盎司1000美元计,也只值1万亿美元左右,根本容纳不下2万亿美元的巨额储备,这是其一。
其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约1.9万吨,占全部官方黄金储备的64%,其中美国8133.5吨、德国3422.5吨、法国2748吨、意大利2451.8吨,IMF也有3217.3吨黄金。因此,且不说国际货币基金会有规定,成员国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不得超过400吨的华盛顿协议,即便允许无限量购买,也存在别人愿不愿卖的问题。
其三,你想储备黄金,假如别人也愿意出售,唯一的前提是涨价,而涨价的过程,事实上就是被剥夺的过程。目前,黄金的相对比价已经很高,一旦中国用外汇大量购进黄金,黄金价格将越买越涨,被人为抬高;待中国需要外汇抛出黄金时,谁来接盘,会不会被压价而使中国手里的大量外汇缩水?
其四,黄金不是金融结算工具,除少量工业用途和做首饰、工艺品外,不存在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功能。如果说石油是必需的战略需求,那么黄金则可有可无,因为没有石油,机器不能运转,汽车跑不动,飞机飞不了。就算黄金可以储备,你可以买下全世界的黄金,但是,只要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仍然用美元、欧元或日元结算,那么一大堆黄金就形同“废铁”,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因而无需更没有必要在高位大量买进这种“无用”的东西。
下面我们再看为什么要用大量外汇买美国国债。首先,美国国债市场规模巨大(可供买卖的共有6.3万亿美元),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有利于中国巨额外汇进出。买进美国国债是自由的,抛售美国国债也是自由的。至于买还是抛,一切皆由中国自己基于“趋利避害”而作出抉择。
其次,比起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或财政部的账户上,外汇结余只有放到国际资本市场上才能增值。而在外国银行存款与购买外国政府国债中,购买美国国债又是最安全和最保险的增值办法。目前我国外汇数额巨大,放在哪个银行都不保险,银行一倒闭,巨量外汇必将颗粒无归。尽管美国国债也不是100%保险的,但是哪一种资产是100%保险的?
相对而言,在现在和看得见的将来,美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活力依然是世界最强,美国不会垮;15年来,美国国债的平均债息约在5.5%左右,而CPI约为2.2%。也就是说扣除通货膨胀,投资美国国债的原始收益依然在3%以上。因此,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这三个基本要求出发,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运用的主要路径。
当然,主要路径并非唯一路径。事实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疲软的原油需求与低迷的国际油价,给中国运用巨额外汇结余,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最近,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跌破40美元/桶,低时触及35美元/桶,这一价格相比2008年7月时的147美元/桶,已经跌去75%。高达110美元以上的价差,似乎打开了中国进行石油战略储备的最佳“时间窗口”。
笔者十分欣赏并赞同这样的看法,投资与购买矿产资源需要漫长的谈判过程,而且一个或几个项目也无法消化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但是有一样投资几乎一石二鸟,既能消化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又能给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利益——这就是在国际期货市场大量购买石油,以2000亿美元作为保证金上限,35美元以下有多少买多少。建仓初期秘而不宣,后期公开宣传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并大量建造石油储备设施。保证不但可以买到上万亿美元廉价的石油,给国家今后几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让2000亿美元保证金翻几番。以目前石油平均50美元的生产成本,加上中国出台巨额石油储备的国家发展战略,国际油价不迅速涨到50美元都不行。以5%的保证金计算,35美元若涨到50美元,当初2000亿美元交易保证金就变成了2000×(50-35)/(35×5%)=17142亿美元,差不多接近现在国家外汇储备的总和。
有人说,如果这样美国会不会干预。相信会干预,但中国是以国家实力做后盾,设立庞大的石油储备是动真格的,石油交易量那么大,利益主体来自全球不同地区,谁也很难干预。目前美国人自顾不暇,有能耐把美国的石油储备都拿来投向国际市场?要是美国有能力把石油价格一直打压在每桶35美元以下,对中国经济发展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利好。所以,就近时期来说,这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运用的又一主要路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