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该对高管集体沦陷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11:13  现代金报

  秦川

  昨日,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公布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透露,中纪委最近查办了某知名国有企业集团高管腐败窝案,李荣融称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但国资委方面并未公布该企业的名称。

  由于没有披露知名国企到底姓甚名谁,网友颇费猜测,因而愤懑不已。当然,公众有权知道这家被查处的国企到底是哪尊神,但国资委没有陈述详情,想必有其苦衷。此外,这一案件由中纪委直接查办,具体案情应由中纪委或相关司法部门予以通报,至于他们何时通报,则另当别论。因此,固然应关注这家企业到底是谁,但更应关注这家企业的高管为何几乎集体沦陷?换言之,在当下,解剖这些高管的沦陷路径,比单纯获悉企业名称更有必要。

  剖析李荣融的讲话,我们知道,该企业由于“一把手”独断专行,有关部门对高管人员疏于监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腐败渗透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最终才出现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局面。

  一把手腐败频仍,与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关。如果说一把手独断专行是症结所在,那么就该追问,是现有制度不健全还是制度失灵、制度无力?如果没有构建相应的制度,则需反思为何制度缺位?如果制度已在,则需反思制度为何在一把手面前苍白无力?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反腐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可谓不繁复,反腐机构也不可谓不密实,但为何一把手腐败仍然此起彼伏?说到底,仍是监督不够,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在人治政治中,人的意志往往通过权力表现出来。因此,意志高于一切便表现为权力高于一切。显然,制度在一把手面前之所以苍白无力,正在于一把手藐视制度,藐视监督,把制度当作摆设。换言之,是因为一把手成了一霸手,在这种语境中,哪有法治可言?

  说到底,高管集体沦陷不是制度之罪,而是监督乏力之过。监督为何乏力?这与公众无法深层介入有关。有时,同体监督濒于失效,因此除了同体监督外,必须引进异体监督。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公众根本无法行使监督权,比如有多少人知道企业高管的薪酬,又有多少人获悉他们的权力运作?话说回来,高管集体沦陷,除了他们应受到法律的应有惩罚之外,还有没有人对此反思、为此负责呢?而这,正是我们最关心的!

  ●日前,武汉市城管局、人事局联合下发六条“禁令”,开展为期两月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其中明确规定,严禁着制服到餐馆、商场、娱乐场所消费或在流动商贩处购物,严重犯规者可被直接开除。(2月26日《楚天都市报》)

  真是让人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呢”?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现象。而这样的规定,则是病态的病态,但愿是负负得正吧。

  ●“2007年下半年我国市场化的住房价格飞涨,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因此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催化了这个调整。”面对民建中央两位副主席的到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直言不讳。(2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

  不过是一句大实话,是人都知道,不过,由部长说出来,不容易。今日主持 王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