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欧硬着陆的可能与危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倪金节

  自去年8月份以来,从波兰到俄罗斯,东欧各经济体的货币纷纷出现集体暴跌,大部分货币跌幅都已超过30%。在去年下半年,东欧不少国家为了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相继“逆潮流而动”,大幅度升息。比如为保护福林,匈牙利将利率由3%提高到11.5%;罗马尼亚更是把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900%。

  但是在西方银行去杠杆化的浪潮中,对外资严重依赖的东欧经济和银行体系,企图通过货币政策的转变而挽狂澜于即倒的愿望注定了只是一厢情愿。目前,匈牙利货币福林对欧元已跌至历史最低点,波兰兹罗提对欧元比价跌至5年来新低,捷克克朗也探出3年来新低,罗马尼亚列伊、乌克兰格里弗纳等货币都呈现出类似的新低走势。

  是的,目前东欧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且外债比率、外汇储备、贸易账户等宏观数据亦远逊于10年前爆发危机的东亚国家。只要欧美市场没有回暖的迹象,疲乏的东欧经济也只能延续既往的下滑态势,并最终可能“硬着陆”。

  一直以来,东欧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十分小,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平均比重更是从2000年的2%升至2008年的10%附近,波罗的海诸国,如波兰、丹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更是逼近20%。近年来,中欧和东欧地区成为吸引国际资金的主要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在2007年取代亚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

  当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因金融危机而不得不去杠杆化之际,大批资金回撤,外部借债突然中止,东欧国家不像亚洲国家一样有大量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阻止本币的贬值。实际上,在金融保护主义最为严重的东欧,出现今日如此严峻的银行系统形势,也是政府插手银行业的必然结果。

  然而,东欧经济“硬着陆”的危害,远不止对这些国家的冲击力,更让我们担心的是东欧危机的外溢效应。随着东欧经济的噩耗不断,并由此可能通过信贷系统将危机的“震中”转向整个欧洲,引爆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形势更深幅度的萎缩。

  数据显示,目前西欧银行向这些“东欧邻居”大约借出了1.3万亿欧元(合1.635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瑞典的银行。1.3万亿欧元相当于西欧一家主要银行的全部资产,当东欧国家汇率大幅贬值时,这些贷款能否偿还就成为了最大的问号。当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生病”时,西欧国家也别指望自己能够无病一身轻。

  事实上,不仅仅是邻居——西欧国家的巨额信贷借款可能打水漂。早在数年前,整个东欧国家75%以上的银行资产早就已被美国、欧洲等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所控制,以意大利、奥地利、瑞典和比利时的银行对中东欧影响力最大,拥有这些国家银行份额的80%。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的银行系统几乎100%由外国银行控制。虽然部分外资在去年就抽逃回流,但是依然还有不少资本深陷东欧的银行系统中而无法自拔。如果东欧形势进一步恶化,这些资本就可能进一步缩水,进而使得西方金融机构的坏账率上升。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同时遭遇巨额的损失,是这些外资难以承受之重。

  1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已经表明,欧洲经济形势远没有想象的乐观。近期欧洲货币兑美元再次重启跌势,更说明欧洲的形势比美国还要严重。因此,当此背景下,制止住东欧的严峻态势甚为关键。笔者认为,IMF应在前期注资东欧银行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市场的挽救力度。而西欧银行在目前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盲目逃离只会恶化东欧的形势,并助推东欧危机扩散至整个欧洲大陆。

  看来,目前的美国垃圾债券市场以及东欧危机扩散至欧洲大陆,都有可能成为金融海啸第二波登陆的战场,2009年全球经济或许真将难逃更为凛冽寒冬的到来。 (作者为北京财经评论人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