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跃东:既要看增长也要顾结构

  袁跃东/文

  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在政府投资的拉动下,经济数据可能会好转,但经济增长的结构并未改变。只有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众所周知,提高内需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消费,二是扩大投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居民消费意愿不高,企业也不会冒风险去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投资,因此,增加内需的重担就落到了政府头上了。判断2009年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政府投资,要特别关注政府投资的变化及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去年年底政府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号召也提出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总体上看投资总额将可能达到近20万亿元左右的规模。应该说,规模是很庞大的,如能尽数实施,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从2008年底数字看,投资下降的势头已经有所改善。2008年9月到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持续下降,到年底下降幅度有所减缓,尤其是从环比来看,11月和12月开始连续上升。估计2009年1月份的数字将维持上升的势头。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初步显现,预计今年一季度之后效果将更为明显。

  应该承认的是,在中国由于不少基础设施仍不完备,只要投资项目经过科学论证,而且在投资过程中减少浪费及各种“跑冒滴漏”,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还是主要的。

  我们预计,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仍未到位,许多地方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影响到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该行业2009年的投资将明显低于2008年。近几年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约25%左右,该行业投资的减少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投资是否能弥补房地产投资的下降,是我们观察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从银行新增贷款来看,今年1月份的增长势头非常惊人。尽管权威数字央行尚未公布,但市场普遍预计1月份新增贷款在1.2万亿元左右。如该数字属实,将大大超过2008年同期的8036亿元,其流向也主要与基础建设项目及相关行业有关。

  不过,从贷款结构来看,1月份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所占比重比较高,预计在30%左右甚至更高。即使按30%计算,也有3600亿元,这表明银行信贷大增表面现象的背后,是以票据形式给企业的短期融资,并非真正的长期投资。对于有的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完成有关方面下达的“任务”,又担心将来不良资产增加,因此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以增加票据融资的方式来增加新增贷款的分母,而实际上贷款额并未如表面上的增长。

  此外,1月份新增贷款的量也是不可持续的。1个月增加1.2万亿元,按此速度一年要增加14万亿元以上,显然是不可能的。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为4.91万亿元,比2007年多增了1.28万亿元,如果按照比2008年增长35%的速度来计算,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也只有6.63万亿元。由此可见,未来几个月里,银行贷款增长速度肯定会放慢。

  我们的结论是,靠政府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且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还很低,比照美国、日本的标准,政府加大财政支出的余地还很大。但是,要看到的是,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在政府投资的拉动下,经济数据可能会好转,但经济增长的结构并未改变。只有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不过度依赖外需,就要一方面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另一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前者靠增加居民收入,后者靠体制改革。

  增加居民收入,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税。我们建议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幅度提高,比如提高到3000元,或者4000元,甚至更高,以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其消费。与此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以达到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的目的。- (作者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全球调研主管,2008“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优胜奖第二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