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善文:经济一季度见底 二季度复苏

  高善文/文

  随着库存调整的结束和刺激性经济政策影响的逐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2008年四季度或2009年一季度见底,在二季度之后开始恢复,并形成“V”型走势,预计GDP全年增速在8%左右,同比增速或逐季攀升。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下滑,并在四季度回落至6.8%的水平,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新低。那么,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能否得到遏制?2009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又会怎么发展呢?从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的基本构成看,中国的出口部分正在承受着三个方面的压力,这包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美国住户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以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衰退局面等,其中至少前两项因素的影响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中国的私人部门投资目前至少承受着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大宗商品价格去年7月份以来的暴跌形成了企业的去库存化过程,并影响了基础原材料和替代能源的开采、加工和冶炼领域的投资;二是房地产市场冻结对许多相关行业的影响;三是需求冲击的次生影响,即,在过去几年繁荣中所积累的大量过剩和不平衡因素将逐步暴露出来,并需要一定时间来消除。

  其中,存货调整的影响正在对总需求形成巨大冲击,但此后其直接影响可能很快消失;地产冻结的影响在2009年将继续暴露,但2010年之后可能会逐步消除;次生性的影响因素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制约投资增长。

  中国私人部门消费的强劲增长在2008年10月份走到了尽头,其全面减速的过程已经开始。促成消费减速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这既包括资产价格波动形成的财富效应的释放,也包括就业恶化、收入增长预期下调带来的影响。尽管刺激消费的政策值得期待,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这至多可以减缓消费的下滑程度,但应该难以扭转消费的基本趋势。

  总结前述讨论看,目前中国经济既面临一些短期因素的强烈冲击,也面临一些中长期因素的调整压力。在2008年四季度,影响经济的长、中和短期因素都在发生作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快速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草根和宏观层面的一些数据发展来看,一些短期冲击因素正在出现调整结束的迹象,中期冲击因素也在向比较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似乎暗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很可能正在过去。

  从草根层面的情况看,钢铁、煤炭、以及部分有色品种等库存下降很快,这支持了近来相关产品价格的反弹;中国沿海港口的铁矿砂存货出现明显下降,企业开始恢复铁矿砂的进口,远洋干散货运价指数也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宏观层面看,2008年12月当月,工业生产的增速开始企稳,社会用电量的环比增速也出现明显上升,这与微观领域的发展大体可以相互印证,显示剧烈的存货调整对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但这一过程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正在过去。

  在中期之内更加重要的发展可能是房地产市场的解冻进度。去年11月份以来,在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和利率大幅度降低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正在明显回升,并带动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在最近两个月出现明显放大。目前人们仍然不清楚这一趋势未来是否能够得到维持,并需要进一步的数据观察。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销售回暖能够持续,这将大大加速行业的存货清理速度,并最终通过支持私人部门需求的复苏来支持内需的增长。

  此外,金融领域数据的变化也令人鼓舞。自2008年9月份以来,银行信贷增长率出现了持续的加速和上升,并在12月份开始转化为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的上升。在此背景下,来自草根层面的数据显示,利率水平在迅速下降。例如银行的商业票据贴现利率在2008年货币紧缩最严重的时期高达10%左右,而目前这一利率水平已经下降到2%以下;信贷市场的加权利率和民间的借贷利率也都出现了相似的变化。信贷数量的放大和利率的下降表明变化的驱动因素来自商业银行的主动信贷创造,暗示资金成本的下降建立在普遍的信贷可得性基础上,这将为经济的调整和逐步恢复提供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流动性环境。- (作者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度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宏观经济方向第一名,2007、2008年度“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优胜奖第一名)

    相关专题:

    中国股市2009年2季度投资策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