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分析:扶持政策坚定造船业渡过难关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20: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张毅) 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通过加大信贷融资、扩大国内船舶需求、新增技术改造资金等手段扶持中国造船业发展。

  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并采取一系列包括金融和财政在内的扶持措施,对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处于困难境地的中国造船业,带来重大利好。不仅可以增强中国造船业渡过难关的信心,还可以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夯实基础,为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运市场萎缩殃及中国造船

  国内两大造船集团之一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导致国际海运市场萎缩,运力过剩。这种形势对造船业带来巨大影响。自去年八九月后,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明显减少,国内骨干船厂新接大型船舶订单基本停顿。2008年中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只有上年的一半,基本是上半年承接的。

  另外,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遇到“交船难”。一些国外船东因融资困难,撤单现象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目前船东撤单的船舶量接近300万载重吨,占去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张广钦指出,虽然目前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达到2亿载重吨,但船东撤单、弃船和延期交船的风险在加大。有分析认为,如果国际市场持续萧条,今明两年船东撤单和弃船的现象将明显增加。

  张广钦说,由于全球海运能力过剩,新船需求不足,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将航运公司和船舶企业列为高风险行业,融资难度和成本明显上升,国内部分中小船舶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造船集团,去年造船完工量超过800万载重吨,占中国造船总量的近28%,全球造船总量的8%。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对新华社记者说,随着世界海运贸易量大幅下降,世界航运业将进入一个萧条期,世界造船市场开始由持续多年的“卖方市场”迅速转向“买方市场”。这一趋势对近年来一直高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直接冲击。

  规划加快中国造船强国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出台《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实施中国船舶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造船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关联度很高,也是重要的出口产业,船舶工业属于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很大。

  张广钦指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已具备了向世界造船大国强国冲刺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方面,尤其是配套能力,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振兴规划的出台,必将在造船设施、能力提升、产业布局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实现造船大国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谭作钧认为,尽管面临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但中国船舶工业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世界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也没有改变。国务院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继续支持船舶工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中船集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的信心。

  中国船舶工业的龙头

  谭作钧告诉记者,今后两年,中船集团公司的重点是“保交船、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防风险”。全力以赴将手持5277万载重吨订单按期优质交付船东,积极开拓市场,争取“抢”得更多订单,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时加快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为战胜危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在规划出台后,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把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在规划的引导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造船完工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4.2万载重吨提高到2008年的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0.6%提高到29.5%,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大国。

    相关专题:

    国务院原则通过船舶业振兴规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