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洁
日前,网友曝光了一份重庆九龙坡区“公车采购清单”,清单中列出了约400辆车,其中包括奥迪、别克等豪华车。有网友质疑江津供排水站白站长花23.98万元买了一辆本田CRV车。白站长则称:“这个车哪里贵嘛!”(《重庆商报》2月9日)。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相比奥迪、别克等豪华车,区区24万元实在算不上贵。按照站长大人的口气,就算买比24万更贵的豪华车,也完全“不差钱”。没去买更贵的,而是不惜排队等2个月去选择“哪里贵”的车型,人家“公车采购”的节约意识似乎应该得到肯定才是。
同样是24万,对于绝大多数公众而言,绝不是个小数字。公众觉得相当不菲的价格,相当奢侈的车型,到了供排水站站长那里却不过是不屑一顾的“哪里贵”,价格感知上如此巨大的反差,这种感知差异倒是颇为值得玩味,也极有必要反思。
既然公务购车的资金来自公共财政,说白了来自纳税人,公车采购究竟是贵还是便宜,纳税人显然比公务部门更有发言权。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公车采购却恰恰更多是不掏钱的公务部门自己说了算,而真正的埋单者除了照单付账,并无发言权,更遑论决定权了。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既然买车用车的不是最后的埋单者,明明“不便宜”却觉得“哪里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要公车采购继续黑箱操作,只要来自纳税人的监督与约束继续缺位,无论采购多贵的公车都会“不差钱”,公务官员对于明明“不便宜”的公车发出“哪里贵”的感慨,恐怕也还将继续上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